7月 25, 2020

018 台灣女性的故事 陳進

你們有聽過陳進這個名字嗎? 你們可能在博物館或美術館的展覽看過這個名字,她就是台灣第一位女性畫家。

在1907陳進出生在新竹的一個地方叫牛埔。她爸爸在做生意,除了開發山地、養海鮮,也是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對教育和社會公益都很熱心。她父親原本是學漢字,但是在日本政府統治台灣之後,為了能和日本人說話、做生意,每晚都認真學日語。這對陳進影響很深。

陳進的爸爸希望小孩都能受到好的教育,所以就將自己的一間房子捐出來辦學校,這間學校就叫做「牛埔公學校」,陳進也進入這所學校讀書。後來,陳進考上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就搬到學校的宿舍。開學第一個禮拜結束後,她就很想回家,趕快看到爸爸、媽媽和姊姊妹妹,所以就打包行李,高興地回家去了。原本陳進以為回到家,爸爸媽媽會和她一樣高興,沒有想到,跟她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她一踏進家裡,她爸爸就很生氣的罵:「為什麼放假不好好留在學校念書,卻跑回來!」陳進聽到後,嚇得完全不敢說話,後來她只有等學校放長假的時候才回家。 

她原本對美術和畫圖並沒什麼興趣。但是讀台北高中的時候,受到一位日本美術老師的影響,不只喜歡上美術課,更表現出她特別的天分,從此開始她的一生就不再離開畫圖這件事。在當時,她的老師鄉原古統(Gobara Koto)是當時很厲害的藝術教育專家。在多所學校當美術老師,教書時候非常照顧學生,常常鼓勵學生參加美術活動和比賽。 

這位老師覺得陳進是一位難得的人才,從她畫的圖可以看出她未來若繼續畫圖會有很好的發展,所以在陳進高中畢業前,就對她說:「妳各項成績都很好,但是美術科特別好。你很有藝術天分,一定要再去日本念書、學畫圖。」陳進從來沒有想過要跑到日本唸書,而且也覺得爸媽一定會反對的,所以就不敢和父母說。她的老師知道陳進不敢問父母,就直接電話打給陳進的爸爸,跟他說:「你們一定要讓陳進去日本念書,她畫圖真的很有天分,如果可以去日本,接受更好的美術教育,將來一定很有成就。」他們都沒有想到,才講沒幾分鐘,陳進的爸爸就說:「好啊!讀書是好事情,如果能唸就盡量唸,沒有能力唸就不要念。叫她不用擔心學費。」所以在父母和老師的支持下,陳進就開始安排準備去日本讀書。 

很快,陳進十八歲,都來不及參加高中畢業典禮,就要去日本唸書。那一天,家裡的人,還有好多親戚朋友都到台北車站送她。她手提一只皮箱,就自己一個人去基隆港坐船去日本。到日本讀書之後,好多時候她都感到疲憊,此時陳進就會想到爸媽對她的支持以及鄉原古統先生給她的鼓勵。所以沒多久,陳進真的就考上了東京女子美術學校。和西洋畫比起來,她非常喜歡日本畫的線條和色彩,所以就選擇學東洋畫。 

兩年以後,1927年,台灣舉辦了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當時陳進的爸爸知道後,就鼓勵在日本唸書的陳進去參加。她也真的就寄出三項作品參加比賽,結果全部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 

在東京女子美術學校四年,陳進接受很多藝術課程的訓練,包括風景畫、圖案設計、寫毛筆字、讀世界美術歷史,還有在當時台灣美術教育很難得的人體素描的課。陳進想要繼續留在日本學習,於是在畢業前就寫信回台灣,跟她爸爸說:「我想留在東京,在這個期間,我一定會努力練習繪畫的技術。」她也得到家裡的支持,繼續留在東京,和老師學畫圖。 

從第一次參加台灣美術展覽會,到後來連續十年,陳進年年入選。在1934年,她畫她大姐陳新作主角的作品《合奏》入選日本第15回帝國美術展覽會,變成有史以來,第一位入選日本最重要美術展覽的台灣女性。雖然先前也有其他台灣畫家的西洋畫入選這個展覽,但是陳進是入選東洋畫部的第一個台灣人。陳進當時想說:「這是我第一次跟日本人比賽,我想要比別人更有特色,可是也不知道要畫什麼會比較出色。雖然我人在日本,但我是台灣人,還是畫一點台灣人的東西好了!」沒想到,她的作品裡面表現出來的台灣文化,特別引人注目。在那個時代,不管在台灣還是在日本,畫家的地位都很高,也都是男性較多。所以陳進的作品入選這個展覽,是當時報紙頭版的大新聞,當時日本報紙用「南海女天才」來讚美她。陳進受日本報紙採訪時,很高興地說:「台灣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我很愛自己從小生長的故鄉呢!」 

後來她回到台灣,就收到屏東高女校長的邀請,請她去當高中美術老師。她想把她在日本學到的專業都教給台灣學子,她是當時第一位高等女校的台灣女性老師。若去翻當時的畢業紀念冊,女老師全部都是日本人,只有她一個台灣人。可是,也有人跑來跟她說:「妳到日本學了這麼多,為什麼要到一個這麼鄉下的小學校來教?還是在女學校,實在很可惜!」她聽到時,心裡很複雜,但她知道自己會繼續努力畫圖。事實上,陳進在教書以外的時間,一直繼續創作。當初要去屏東教書時,陳進就提出一個特別的要求。整學年她只有半年留在台灣教書、另外半年會回去日本。她必須在暑假趕回日本,才來得及完成作品,參加日本十月的展覽。 

大家一定覺得奇怪,為什麼一定要在日本才能畫圖?其實陳進畫的是東洋畫,在日本叫做「日本畫」。陳進想說,若要在日本的展覽中獲得大家的注意,大幅圖可能比較有機會。陳進畫的東洋畫需要放平才能畫,不能像油畫立起來畫。大幅圖如果要放平,需要很大的室內空間才放得下。而且,若要把大型的作品從台灣送到日本參加展覽,不僅畫作有弄壞的風險,運費也相當貴。所以,陳進若要參加日本展,回日本畫確實比較方便! 

但是,她繼續在作品中表現出台灣人的生活和文化。作一個台灣的專業畫家又住屏東,她知道應該好好表現當地特色才對。所以上課以外的時間,陳進會去屏東公園的原住民石板屋附近,畫原住民的衣服和器具,另外也會去排灣族的三地門社畫圖。然後在暑假時,再將這些草圖帶到日本,創作出以台灣原住民婦女當主角的圖。其中《三地門社之女》這幅畫現在還放在日本的美術館,先前也曾在台灣展覽過。 

陳進一生認真畫圖,一直到40歲才結婚。結婚生子之後,她先生能理解她的藝術世界,讓她繼續畫圖。她和當時的女性不同,不需要為家庭奉獻、放棄自己的工作和興趣。結婚後,還是繼續專心教書和畫圖。只是結婚後,她作畫的內容開始以家庭和花卉為主,用作品來畫出自己當母親的生活:從哺乳到和小孩玩,女性的生活經驗都被她畫下來。 

雖然出生很好的家庭,有機會出國留學、結婚後有支持她的夫婿,這並不表示她的人生從來沒遇過困難。陳進因為長期自己一個人在日本藝術界和別人競爭,讓她不僅深深感受到「台灣人」與「日本人」的差別,還有「男性」與「女性」在社會上會遇到的不公平。她知道,只有靠自己打拼,才可以打破這些限制。她曾說:「我是台灣人,要畫出台灣的畫風,而且要畫出好的作品,要畫得比日本人更好,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日治時期,是陳進創作最多的時候,她不只努力做到跟日本人一樣好,甚至更好。 

但在1945年之後,國民政府遷來台灣,當時政治變化,也影響在文藝界工作的藝術家。陳進受到很多人批評她為什麼要畫日本畫,她心裡雖然非常不滿,可是卻沒有因此改畫中國畫,一樣堅持畫她的東洋畫。 

他畫很多那個年代的女性,她也畫很多母親和小孩,她的圖為台灣文化留下寶貴的記憶。你們若看陳進的作品,就像看她的一生一樣。她畫的作品都是女性,是大家心裡理想的女性,看起來溫柔、文雅,只是眼神永遠是勇敢又堅強。就像陳進在日治時期並未選擇變成一位日本人,畫日本圖,她堅持「台灣人」的身分畫台灣女性和地方文化;在國民黨來台灣以後,她還是繼續畫她最會畫的東洋畫。 

各位朋友,今天陳進的故事就到此,陳進的作品在日本和台灣的美術館都看得到。台北市立美術館也有她的作品,有空時可以進去看看喔!

 

 

 

 

017 喪禮上的罐頭塔從哪來?

喪禮反映著社會文化,也呈現家族裏頭的關係。台灣喪禮儀式的細節呈現著親屬關係的原則:內外和長幼。為什麼要這樣分分內外和長後輩是家族關係中,很重要的兩個原則,因為這在過去影響著財產的繼承和在家裡的地位。從哪些喪禮習俗可以看得出內外關係還是上下輩呢這集節目介紹傳統喪禮習俗如何展現出這兩大原則,誰當主祭? 服飾的等級,誰哭路頭?等等,也說明孝女白琴和罐頭塔的由來。


 


7月 12, 2020

016 婚禮習俗知多少

你知道台灣有段時間新娘禮服是粉紅色,中西式合併的套裝嗎?結婚是個古老的儀式,流傳下來的習俗相當多也繁瑣。不少人為了這個人生重要的儀式花費不少心力、時間和金錢。但是大家都知道各個習俗背後的意涵嗎?為什麼要丟扇子?要採瓦過火爐?要潑水?這集節目將和大家談談台灣傳統的婚禮習俗以及其背後的性別意涵。  

  

7月 05, 2020

015 幼稚園、托兒所、幼兒園? 台灣幼兒教育機構的歷史發展

前不久幼兒園抽籤才結束,很多人生氣,更多人怨嘆。公立幼兒園的抽籤,還要有直接放送給家長看,因為大家會計較誰抽到,誰沒有抽到。到底台灣的幼稚園事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小孩明明越生越少?幼兒園卻還是不夠,只能用抽籤? 今天我要來和大家說台灣幼兒園的歷史。

世界第一間幼稚園Kindergarten1840年一個德國教育學者Froebel設立。Kindergarten就是小孩的花園,這個名字的背後有特殊的教育理念:小孩就像一顆種子,大人並不知道,也無法決定它會長成什麼樣子,在這個花園裏面,每一顆種子都有最好的環境,受到最好培養和照顧,直到開花結果。

台灣幼稚園和托兒所制度是日本政府帶來的,但是台灣的第一間幼稚園卻是台南的仕紳所創辦,照片就是「共立幼稚園」1897開辦的地點:台南祀典武廟的六和堂。下圖是台灣總督府檔案紀錄幼兒園設立的經過。


為什麼有幼稚園、托兒所,保育園,現在卻又叫做幼兒園?

答案和更多詳細內容請聽「台灣人台灣事」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