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31, 2020

025 女鬼很多,中元卻只拜好兄弟







在台灣的民間信仰裡頭,鬼和拜祖先是有關連的。人會祭祀祖先,祖先保庇後代。但是鬼是陌生人,又會帶來問題,一般來說人不想和鬼有交錯,人若拜鬼,大部分是為了保平安,讓自己不會受到不好的影響。但是平平都是過世的人,鬼和不是鬼的祖先差別就在於是否有人祭拜。但是身為男人或女人,死後是否被當祖先祭拜的管道卻不相同,尤其未婚或者無子女的女性要有人拜,相對困難很多。

這集節目說明民間信仰中,未婚、無子女的女性死後如何避免變成孤魂野鬼:姑娘廟和冥婚的由來。也會告訴大家民間故事中最威的女鬼,陳守娘的故事。


圖片是《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陳秀華,台灣東販,這本書的封面。台灣的第一本女鬼專書

8月 27, 2020

024 啥乜人咧講台語?

現在台灣誰會說台語? 誰比較常使用台語呢? 這集的節目要來和大家分享目前我看到的一些研究和討論,然後也要和大家我自己對學習台語的一些想法。


這集節目參考的研究有下面這三篇論文:

葉高華,2018,台灣歷次語言普查回顧,《台灣語文研究》13(2): 247-273

葉高華,2017,台灣民眾的家庭語言選擇,《台灣社會學刊》62: 59-111

蘇凰蘭,2019,在語言保存或流失的十字路口徘徊︰台灣國中、小學生台語語言態度調查《台灣語文研究》14(1): 81-119.

8月 21, 2020

023 台灣女性故事 陳秀喜

 「這我們長大的美麗島,就像母親溫暖疼惜。歷代的祖先注目在看,看我們如何繼續他們的腳步。祖先一代又一代的吩咐,不要忘記,不要忘記…...」這是美麗島這首歌一部分的歌詞。在四十年前,當時的台灣還在戒嚴,在那個時代,大學裡的老師和學生都唱這首歌,來表達他們對台灣這片土地的認同和感情。這首歌的歌詞就是從今天故事主角陳秀喜所寫的詩〈台灣〉所改編來的。

陳秀喜出生在一百年前的新竹。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面有四個哥哥、三個姊姊。在剛出生滿一個月之後,她的父母就把她送到住在同一個地方,同一條街上的另一個家中作養女。

她的養父開了一間印刷店,生意不錯,賺來的錢就買店面或是買地,家境很好。她的養母雖然不識字,但是個性溫柔又很會持家。時常忙家裡的事情之外,還去印刷工廠幫忙。過去大部分的養女,都注定一輩子辛苦過日子,但是陳秀喜的養父母非常疼愛她,將她當作寶貝,讓她的生活過得很好。陳秀喜自己也說:「我是一位很幸福的養女,從小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因為我的養父、我的養母非常疼我。」

養父母讓陳秀喜接受日本教育。八歲時,把她送到了新竹女子公學校讀書,除了學校之外,也為了讓她不只會說日文還可以學習中文,養父母特地請了一位家庭教師每天來家中教她讀漢字,只是當時陳秀喜對老師教的漢字並沒有什麼興趣。但是她在學校的成績非常好。雖然在公學校畢業之後沒有繼續讀書,可是因為很有學語文和寫文章的天分,而且也很努力靠自己去學寫文章,所以很快她就知道怎麼樣寫詩、寫詞、寫短歌。十多歲的她就有辦法用很好的日語,寫出一首又一首的日本詩句,表現出她在文學上的才華,令很多人都非常佩服。

雖然陳秀喜只有公學校畢業,可是因為有很好的日語能力,在20歲時就被聘請去當日語講習所的講師。當時日治時代女性所受到的很多限制,陳秀喜不僅能說日語,還能用日語寫出文言詩,能達到這種程度非常不簡單。

有一天,陳秀喜去街上走走時,進到一間書店。她將書店裡的書翻來翻去,但是都沒找到喜歡的,一直到看到了一本上面畫很多圖的《唐詩合集》,她才停下來看。因為陳秀喜讀的是公學校,受的是日本教育,第一次手拿著一本漢字寫的詩書她覺得很難得。而且她馬上想到父母時常跟她說:「我們是從唐山移民來的」,所以現在自己手上拿著的便是從唐山來的書。她沒有考慮便就從口袋拿出錢,立即把這本書買下。回家之後,很認真的在看這本書。

當時她才十六歲,用日文來讀書、寫詩對陳秀喜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不過看懂漢字,尤其如果要讀唐詩、文言文對陳秀喜來說真的是很困難。她也才發現要用漢字寫詩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從今以後,她除了詳細讀日本的古文之外,另一方面也開始認真學漢字。

後來,陳秀喜在21歲時和一個在銀行上班的彰化人結婚。結婚後就跟著丈夫到上海生活,雖然上海對很多人來說是很熱鬧的城市,很多人羨慕她去上海,但是對陳秀喜來說,這段時間是她人生黑暗的時候。她在上海和她丈夫家裡的人住一起,家族裡兄弟姊妹眾多,婆婆很嚴格。陳秀喜原來受家人疼愛,但是嫁人後,卻受到婆婆欺負,所以很不快樂。她甚至曾經想要自殺,解決自己的生命。但因為如此,她又開始寫詩,寫文章、創作變成她可以減輕壓力和痛苦的方法。

過了幾年以後,陳秀喜覺得自己真的不適合繼續待在上海,就收拾行李,帶著只有兩個月大的兒子回來台灣。回到台灣之後,剛好遇上了日本政府離開,國民政府來到台灣的時候。本來習慣用日文寫詩的她開始想說,是不是自己要開始練習用漢文寫詩才可以,否則以後自己的孩子看不懂自己寫出來的詩,說來也很是可惜,她想說:「寫一千首日文詩,還不如寫一首讓下一代兒女們能看懂的中文詩」。後來,她就從注音開始學起,練習中文好多年,一直到用中文能夠像用日語一樣寫出很出色作品。然後她也在民國60年時,出版她的第一本中文詩集。

出版中文詩的同一年,經過好朋友的介紹,她加入笠詩社。這個社團以台灣本土文化作為創作主題,在裡面陳秀喜一樣不停地拿著筆寫詩。她從女性和母親的角度寫出很多台灣女性在傳統和現代中的心理的衝突、辛酸和悲哀。同時她也寫出她對台灣土地的感情和認同。在當時以男性為主的台灣詩界,同事們認為她的實力很好,大家就選她成為笠詩社的社長,她當社長前後差不多有二十年。

這段期間,陳秀喜的詩在國際上也得到肯定,她拿到在美國舉辦的比賽的第二名,能在這場比賽中得名給了她很大的鼓勵,因為世界各地大約有兩萬件的作品參加比賽。

而且,她還代表國家去法國參加第三屆的世界詩人大會,在國家代表團三十六位人當中只有兩位女性,陳秀喜就是其中一位,更讓人欣喜的是,她還獲得大會頒發的特別獎。

除了得不少獎以外,她所寫的日文詩也透過朋友們的幫助在日本出版,之後在出版紀念會上有很多的好朋友、親人、詩人、教授也都來給予她祝福。而在台灣,陳秀喜寫的新詩,開始有人重新改寫,和作曲,這些歌曲在台灣也相當受到歡迎。

長年在笠詩社裡擔任社長,陳秀喜結交了很多詩人好朋友。有位朋友曾經這樣說:「因為她的個性很開朗、活潑,很好跟其他人做朋友」,而且有時候會把笠詩社的會議辦在自己的家中,如果大家肚子餓,她就自己煮飯請大家吃,這樣海派個性,讓大家都喜歡她。後來,開始有人將她當作家人,叫她阿姑,最後「阿姑社長」變成了稱呼陳秀喜的方式。

陳秀喜勇敢離開婚姻所帶來的痛苦,她兩次結婚,也兩次離婚。她的一生並沒有真的很平順,但也因為如此所以她寫出感動人的詩。雖然沒有很高的學歷,但是她很努力,先自己學寫日語詩,後來又自己寫中文詩。她用文字批評對女性的限制,寫出台灣女性處在婚姻中的痛苦。她的作品也批評日本殖民時代對台灣文化的排斥,與其他詩人不同的是,她以女性的觀點寫出對台灣感情。

陳秀喜也有出版很多本書跟詩歌,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找來看喔。今天的故事就說到這裡,大家再會。


8月 13, 2020

021 為什麼只有媽媽手冊, 爸爸卻沒有?台灣父親的困境


作為一位母親,對於男性成為父親的過程以及當父親的心得並沒有太多的感受。但是為了平衡一下節目內容,既然母親節為媽媽們抱怨了一輪,父親節也應該聽聽爸爸們的心聲,所以有了這集節目。

我想許多人都有相同的困擾,不知到和爸爸聊什麼?為什麼爸爸和小孩關係比較疏遠?社會期待小孩應該由母親或者女性來照顧的時候,男性常常沒有時間,也沒有學會如何照顧孩子。台灣男性如何在不常接觸小孩的情形下變成父親?這一集我們來談談在台灣當爸爸的困難,在成為父親的過程中,既有的文化和制度所產生的限制。


圖片: 吉竹伸介,張玲玲譯,2018,《嬰兒老爸: 手忙腳亂的日子》. 台北:格林文化.

台灣女性故事系列的產生

用台語講台灣女性故事是初期錄製Podcast時出現的第一個構想,也是最早著著手的節目。

原因有兩個,一個宏偉、一個實際。

有偉大願景的理由是,期待這些女性故事可以更廣泛的被認識和流傳。在第05集的節目中有說過,作為這個社會一半的人口,卻只有極少數女性被寫入歷史課本中,是一件荒謬的事。台灣有許多偉大的女性,她們的生命經驗,能夠啟發許多其他女性追求自己的人生和夢想。這些人也能夠成為女孩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參考和學習的典範。

另一個較現實的理由是,我剛開始製作這樣的節目,已經被記錄下來的女性故事,相對容易找到資料,寫出稿子。所以這幾個台灣女性故事,主要是參考下面這三個資料來源,然後再重新編寫成用台語念得出來的稿。

一個是公視跨世紀節目 世紀女性 台灣第一 的網站。

其次是施叔青、蔡秀女編的同名書籍 《世紀女性.台灣第一》 1999年由麥田出版社出版。

第三,是我要推薦的網站, 2015年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完成的台灣女人。這個網站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游鑑明教授策畫。游教授長年研究女性歷史,這個網站是她帶領著一群來自不同大學的研究生共同撰寫而成。網站內容相當豐富,對台灣女性歷史有興趣的人,是非常值得參考的網站。這裡除了彰顯台灣歷史中各種女性形象,更詳細介紹九個女性相關主題:(1)身體文化,(2)婚姻與家庭,(3)女性與臺灣的民間信仰、習俗及文化,(4)女性與日常生活,(5)女子教育,(6)不同工作場域的女人,(7)女性人物特寫,(8)女性創作,(9)婦女運動。

節目內容的撰寫,因為是抄寫,剪貼二手資料,然後再改編成台語故事,所以有些人的經歷是否真實或僅是傳說,我無法確認。但是呈現歷史並非主要目的,製作這些故事是為了讓小女孩或大女孩們對於自己的人生有更寬廣的想像。台灣並不缺乏女性典範,只是需要更多人將她們的故事記錄下來,並傳遞給其他人知道。

期待未來,我也能和大家分享自己收集的台灣女性的故事,讓這些戰後成長、經歷過台灣快速發展的婆婆媽媽的生命經驗能夠讓更多人知道。


8月 08, 2020

020 台灣女性的故事 許世賢

 大家或許都知道許世賢和許家班對嘉義政壇的影響深遠。但是作為出生於日據時期,在一個重男輕女、保守年代成長的女性,卻能成為台灣第一位取得博士學位的女性、後來成為全台第一位民選的女性市長,她一生對台灣的影響和啟發並不僅限於政治層面。這一集節目將告訴大家這位「嘉義媽祖婆」的故事。歡迎大家收聽!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Hena的媽媽。

我們今天來講一個台灣第一位女市長、台灣第一位女博士-許世賢的故事。

許世賢出生在1908年,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就是今天的台南市。在過去的時代,普遍不會讓女孩去讀書、受教育,但是許世賢的爸爸是清朝的秀才,所以她爸爸特別重視小孩的教育,許世賢才有機會去讀書。她在父母的栽培下,她的表現特別優秀。她四歲學漢字,七歲進台南女子公學校接受日本教育,十三歲考上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

許世賢在初中時,不但在學校成績很好,就連體育也很厲害,尤其是網球打得特別好。老師都很喜歡她,同學也是。在日本時代,學校規定一定要說日語。她有位同學放學後,邊走邊說台語,被校長發現後就要處罰他。許世賢就向校長理論「學校是規定在校內必須說日語,校外並無這一項規定,難道家長到校門外接學生,也要講日語嗎?老一輩台灣人怎麼懂日語呢?」她同學就因此沒有被處罰。此事也讓全校同學們對許世賢非常敬佩。她從班長當到全校學生會會長。當時學校的每個學生有一塊地要耕種,每個學期學校都會檢查;但是,許世賢常常因為忙於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沒有時間去耕種。她的同學們,會偷偷地在學校檢查的前一兩天,幫助許世賢完成耕種工作。

因為在學校的表現很好,老師就鼓勵她去日本留學,原來想讀師專的許世賢也決定去日本念書。她一畢業就坐船到日本,也考上非常難考的東京女子醫專。當時的課業非常辛苦與困難,不但要先讀一年的物理、化學和德文,還要再讀四年的醫學教育,許世賢常常覺得壓力很大,但每當在這個時候,她就會去做她喜歡做的事情,那就是參加在日本的政治活動。

原來,許世賢原本想要讀的科系不是醫學系,而是政治系,但是當時日本政府規定,台灣人不可以讀政治系,所以她只好選擇去讀醫學系。許世賢只好在課外有空時關心政治活動。她在日本時對女權及政治議題十分關注,經常參加學校的辯論會,也聽日本各級議員的演講會,且積極參與台灣同鄉會的聚會,這段期間也影響她日後走上從政之路。

許世賢二十三歲回到台灣之後,先是在台南的醫院服務,而後又自行開設醫院替病人看病,成為了當時少見的女性西醫。在這段期間,許世賢認識了她的丈夫張進通。張進通是一名日本畢業的醫生,有一次他聽人家說有一位女醫生,覺得非常好奇,就假裝自己胃腸不好來給許世賢看病。見過面之後,張進通非常喜歡她,就拜託認識的人將自己介紹給許世賢,兩人認識之後,很快地就結婚了。

兩人結婚後,他們又去日本生活讀書。在日本時,許世賢生小孩、帶小孩,也和她的丈夫一樣認真在日本醫學部就修,他們兩人後來也都拿到了醫學博士的學位。當時許世賢是台灣第一位女博士,也是日本的第三位女性醫學博士。

後來,許世賢一家人回到台灣,在嘉義開順天堂醫院。她和丈夫兩個不只將較先進的醫學技術帶回台灣,更引進最新的醫療設備,像是X光室、檢驗室等等。因為對醫療品質相當注重,他們特別選擇有專業和執照的護士,也因為如此,順天堂醫院很快地在地方上打開知名度。順天堂醫院開幕時,許世賢在日記裡寫說:「我成立順天堂醫院的最大願望就是希望能看著病人,帶著感謝的心情離開」。當時許世賢並不是很有錢,開醫院的錢是和家人借的,但她還是時常用較少的錢替病人看病,資助病人,有時也會完全不收錢。當時嘉義很多鄉親對她又感動又感激,一直到今天都還叫許世賢「嘉義媽祖婆」。

1945年,戰爭結束以後,她被任命當省立嘉義女中的校長,變成台灣最早的女校長之一。當時她創辦了高中部,表現出優秀的行政能力,所以次年,她就當選為嘉義市參議員,並多次當選嘉義市婦女會理事長。在這個婦女會,她為女性辦不少課培養女性的能力,例如:縫紉、識字和護理。她也鼓勵女性上學、工作和參與政治活動。她在各方面的表現,也成為女性很好的模範。

後來,二二八事件發生,民眾為了治安,要求參議會出面處理,派代表和政府軍隊談。會議裡,大家互相推來推去、不敢代表去與軍隊談判時,許世賢則站起來對大家說:「今天發生這些事情,你們這些男士卻猶豫沒勇氣。你們若不敢去,那麼我去!」但也因為這樣,她受到戒嚴單位的追查,後來她帶大女兒跑到陽明山,才沒被抓走。

後來許世賢決定參選第一屆嘉義縣長,但是當時並沒有男女平等的觀念,大部分的人因為許世賢是女生,而認為她沒有能力與資格當縣長。有人說:「查某人選什麼縣長?」、也有人說:「如果讓女人來當縣長,男人是不是也要穿裙子了」。但是許世賢並沒有因為這些壞話就放棄,她一樣努力拜票,參加競選,雖然到後來落選,但她也是台灣第一位參加縣長選舉的女人,她讓人們看到女性也敢參加選舉,也想變成一個政治的領導者。

在參選嘉義縣長失敗之後,四十七歲的許世賢又當選省議員。許世賢做省議員時,積極提案,包括請政府增設副縣市鎮村里長,增加行政機關的效率。她也提案將義務教育延長到初中。她雖然一開始是以國民黨員身分參選,但後來因不願受到政黨控制,她就退黨。退黨之後,她無黨無派參加很多次的選舉,繼續連任省議員,成為當時唯一的黨外女性省議員。

許世賢也參加嘉義市長選舉,變成第一位民選的女市長。她當嘉義市長的期間,許世賢想要讓嘉義市成為現代化都市,推行很多工程計畫。例如整理中央噴水池。她也將嘉義市中山路拓寬,將那條路的電纜線地下化。當時,嘉義市政府向嘉義縣政府申請工程補助並不順利,她四處奔走,解決這些問題。噴水圓環後來成為代表嘉義市的地標。一直到今日,每次選舉的前一夜,噴水圓環都熱鬧滾滾,因為所有候選人和他們的支持者都在噴水池邊互相叫陣、拚場。這變成嘉義市的選舉傳統。

許世賢的兒子很早過世,那個時候她夫丈夫相當不捨,她曾安慰他說:「女孩一樣可以成就大事」。她的兩個女兒後來也像她所期待一樣,都參加選舉,加入政治。許家班對嘉義縣市的政治影響很大。

當很多年的嘉義市長後,許世賢換選立委。結果,她以台灣最高票紀錄,十九萬零一票,當選立法委員。在國會當立委時,許世賢多次為嘉義市爭取升格變成省轄市。在1981年,行政院總算通過嘉義市的升格,也讓許世賢決定又加入嘉義市長選舉,當時她已經七十五歲。那一次選舉她拿到嘉義市八成的選票。在市長就任當天,她的支持者一路從家裡敲鑼打鼓,將她送進嘉義市政府宣誓就任。很可惜的是隔年她就因為肝病去逝。

許世賢的一生,向社會大眾證明女性的才華和能力,在她之前,可能台灣沒人想到女性可以讀博士、可以管政治,可以當市長。這些她不僅都做到,也受到嘉義人的尊敬。為了紀念她,嘉義市現在有世賢路、世賢國小、世賢圖書館,前幾年也成立許世賢博士紀念館。大家到嘉義,除了上阿里山之外,也可以去紀念館參觀喔!

8月 02, 2020

019 制服爭議從日據時代就有? 台灣學校制服的歷史


這張圖是陳進在1936年的作品《樂譜》(出處:財團法人學租財團,《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臺灣教育會,1936) 圖中畫的是兩位女中學生穿著當時的學校制服一起讀樂譜。

三月全台灣的學生又再次抗議學校變相處罰違反服裝儀容規定的學生。雖然在2016年教育部就規定學校不能因為學生穿著不當而記過或處罰,但是學生的髮型和衣著的問題一直到今天都還無法解決。這集的節目就要來和大家說台灣學校服裝的歷史,了解過去為什麼有制服? 學校制服的規定又如何受到國家政府影響?以及服儀管理又如何隨著教育理念變化而改變? 最後請大家聽聽我作為家長的看法,也歡迎大家來信告訴我你們的意見和想法,大家一起來討論這個歷時已久的爭議。
喜歡這個台語節目的聽眾,請和朋友們分享。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