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21, 2020

023 台灣女性故事 陳秀喜

 「這我們長大的美麗島,就像母親溫暖疼惜。歷代的祖先注目在看,看我們如何繼續他們的腳步。祖先一代又一代的吩咐,不要忘記,不要忘記…...」這是美麗島這首歌一部分的歌詞。在四十年前,當時的台灣還在戒嚴,在那個時代,大學裡的老師和學生都唱這首歌,來表達他們對台灣這片土地的認同和感情。這首歌的歌詞就是從今天故事主角陳秀喜所寫的詩〈台灣〉所改編來的。

陳秀喜出生在一百年前的新竹。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面有四個哥哥、三個姊姊。在剛出生滿一個月之後,她的父母就把她送到住在同一個地方,同一條街上的另一個家中作養女。

她的養父開了一間印刷店,生意不錯,賺來的錢就買店面或是買地,家境很好。她的養母雖然不識字,但是個性溫柔又很會持家。時常忙家裡的事情之外,還去印刷工廠幫忙。過去大部分的養女,都注定一輩子辛苦過日子,但是陳秀喜的養父母非常疼愛她,將她當作寶貝,讓她的生活過得很好。陳秀喜自己也說:「我是一位很幸福的養女,從小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因為我的養父、我的養母非常疼我。」

養父母讓陳秀喜接受日本教育。八歲時,把她送到了新竹女子公學校讀書,除了學校之外,也為了讓她不只會說日文還可以學習中文,養父母特地請了一位家庭教師每天來家中教她讀漢字,只是當時陳秀喜對老師教的漢字並沒有什麼興趣。但是她在學校的成績非常好。雖然在公學校畢業之後沒有繼續讀書,可是因為很有學語文和寫文章的天分,而且也很努力靠自己去學寫文章,所以很快她就知道怎麼樣寫詩、寫詞、寫短歌。十多歲的她就有辦法用很好的日語,寫出一首又一首的日本詩句,表現出她在文學上的才華,令很多人都非常佩服。

雖然陳秀喜只有公學校畢業,可是因為有很好的日語能力,在20歲時就被聘請去當日語講習所的講師。當時日治時代女性所受到的很多限制,陳秀喜不僅能說日語,還能用日語寫出文言詩,能達到這種程度非常不簡單。

有一天,陳秀喜去街上走走時,進到一間書店。她將書店裡的書翻來翻去,但是都沒找到喜歡的,一直到看到了一本上面畫很多圖的《唐詩合集》,她才停下來看。因為陳秀喜讀的是公學校,受的是日本教育,第一次手拿著一本漢字寫的詩書她覺得很難得。而且她馬上想到父母時常跟她說:「我們是從唐山移民來的」,所以現在自己手上拿著的便是從唐山來的書。她沒有考慮便就從口袋拿出錢,立即把這本書買下。回家之後,很認真的在看這本書。

當時她才十六歲,用日文來讀書、寫詩對陳秀喜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不過看懂漢字,尤其如果要讀唐詩、文言文對陳秀喜來說真的是很困難。她也才發現要用漢字寫詩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從今以後,她除了詳細讀日本的古文之外,另一方面也開始認真學漢字。

後來,陳秀喜在21歲時和一個在銀行上班的彰化人結婚。結婚後就跟著丈夫到上海生活,雖然上海對很多人來說是很熱鬧的城市,很多人羨慕她去上海,但是對陳秀喜來說,這段時間是她人生黑暗的時候。她在上海和她丈夫家裡的人住一起,家族裡兄弟姊妹眾多,婆婆很嚴格。陳秀喜原來受家人疼愛,但是嫁人後,卻受到婆婆欺負,所以很不快樂。她甚至曾經想要自殺,解決自己的生命。但因為如此,她又開始寫詩,寫文章、創作變成她可以減輕壓力和痛苦的方法。

過了幾年以後,陳秀喜覺得自己真的不適合繼續待在上海,就收拾行李,帶著只有兩個月大的兒子回來台灣。回到台灣之後,剛好遇上了日本政府離開,國民政府來到台灣的時候。本來習慣用日文寫詩的她開始想說,是不是自己要開始練習用漢文寫詩才可以,否則以後自己的孩子看不懂自己寫出來的詩,說來也很是可惜,她想說:「寫一千首日文詩,還不如寫一首讓下一代兒女們能看懂的中文詩」。後來,她就從注音開始學起,練習中文好多年,一直到用中文能夠像用日語一樣寫出很出色作品。然後她也在民國60年時,出版她的第一本中文詩集。

出版中文詩的同一年,經過好朋友的介紹,她加入笠詩社。這個社團以台灣本土文化作為創作主題,在裡面陳秀喜一樣不停地拿著筆寫詩。她從女性和母親的角度寫出很多台灣女性在傳統和現代中的心理的衝突、辛酸和悲哀。同時她也寫出她對台灣土地的感情和認同。在當時以男性為主的台灣詩界,同事們認為她的實力很好,大家就選她成為笠詩社的社長,她當社長前後差不多有二十年。

這段期間,陳秀喜的詩在國際上也得到肯定,她拿到在美國舉辦的比賽的第二名,能在這場比賽中得名給了她很大的鼓勵,因為世界各地大約有兩萬件的作品參加比賽。

而且,她還代表國家去法國參加第三屆的世界詩人大會,在國家代表團三十六位人當中只有兩位女性,陳秀喜就是其中一位,更讓人欣喜的是,她還獲得大會頒發的特別獎。

除了得不少獎以外,她所寫的日文詩也透過朋友們的幫助在日本出版,之後在出版紀念會上有很多的好朋友、親人、詩人、教授也都來給予她祝福。而在台灣,陳秀喜寫的新詩,開始有人重新改寫,和作曲,這些歌曲在台灣也相當受到歡迎。

長年在笠詩社裡擔任社長,陳秀喜結交了很多詩人好朋友。有位朋友曾經這樣說:「因為她的個性很開朗、活潑,很好跟其他人做朋友」,而且有時候會把笠詩社的會議辦在自己的家中,如果大家肚子餓,她就自己煮飯請大家吃,這樣海派個性,讓大家都喜歡她。後來,開始有人將她當作家人,叫她阿姑,最後「阿姑社長」變成了稱呼陳秀喜的方式。

陳秀喜勇敢離開婚姻所帶來的痛苦,她兩次結婚,也兩次離婚。她的一生並沒有真的很平順,但也因為如此所以她寫出感動人的詩。雖然沒有很高的學歷,但是她很努力,先自己學寫日語詩,後來又自己寫中文詩。她用文字批評對女性的限制,寫出台灣女性處在婚姻中的痛苦。她的作品也批評日本殖民時代對台灣文化的排斥,與其他詩人不同的是,她以女性的觀點寫出對台灣感情。

陳秀喜也有出版很多本書跟詩歌,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找來看喔。今天的故事就說到這裡,大家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