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19, 2021

六十年前的代購叫做委託行


一直到現在還常聽媽媽說,「這件衣服是某某人從委託行買來送我的」,或者提到比較有錢的親戚時,也會加一句,「他穿的衣服都是從委託行買的」。我從小很常聽到委託行,但是不清楚什麼是委託行,只知道是一個賣高級衣服的地方。今天主要介紹已經有將近七十年歷史的委託行和單幫客。台灣什麼時候開始有委託行?他們和現在代購不同在哪?

委託行是什麼?

現在已經越來越少看得到委託行了,簡單講就是客人「委託」寄賣或「委託」出國帶貨回來的交易。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單純,過去帶貨要有單幫客,大部分是外國船員或者海關人員,他們會將帶到台灣的物品放在委託行寄賣,也就是請委託行老闆幫忙賣;同時老闆需要貨品的時候,會委託熟悉的船員到國外帶回來。

委託行在哪?

因為委託行賣的是從海外帶回的貨品,所以大部分都在靠進港口的地方,最有名的是基隆港、高雄的舊崛江和台北的晴光市場。先來介紹基隆的委託行區。

基隆的發展和日本政府有關。日本統治台灣以後,台灣總督府就決定開發這個離日本最近的港口—基隆,所以在基隆進行許多建設,讓基隆變成是日本和台灣往來最主要的港口。除了1930年代設置八尺門漁港,發展漁業,後來船班也漸漸變成商業用途,因為住在台灣的日本人,需要從日本帶來的物品。當時基隆有賣和服、洋裝、手錶的商店。

戰爭結束時有許多日本人從基隆港遣返日本。因為他們能攜帶的物品有限,所以會把不能帶走的東西放在早期的高砂公園(現在基隆的忠三路、孝一路、忠四路附近)拍賣。後來基隆人就在港口邊擺攤子,販賣船員從國外帶回來寄賣的東西,有的新,有的舊。

說到有店面的委託行,要到 1950 年代冷戰開始的時候才有。韓戰的時候,因為中國加入戰爭,美國為了避免共產黨在亞洲的勢力擴展,在日本、台灣和菲律賓設立防禦線。大約那個時候美軍開始進出台灣。剛開始是參加韓國戰爭的美軍會來臺灣玩,他們軍艦也會停在基隆港補給,一直到越南戰爭結束以後,美國和台灣斷交,才逐漸看不到美軍的影子。

因為這些美軍士兵與船員帶來了很多外國貨近來,市場的規模變大,委託行才開始出現。據說美國兵和船員還會特別穿牛仔布做的大衣,因為這種布料較厚,可以裝較重的物品,一件大衣裡會逢很多口袋,就可以裝許多東西帶進來。

1960 年代的時候,一方面臺灣經濟變好,但是大家不能出國,所以越來越多人愛買外國貨;另外一方面因為越南戰爭開始,越來越多美軍台灣休息渡假,所以當時的基隆很風光,有大約200 家委託行。包括中南部的人也會來基隆補貨,帶回去賣。同一個時間開始,政府對走私的管制夜越來越嚴格,尤其船員檢查變嚴謹,所以委託行的老闆們就開始改變他們定貨和取貨的方式。聽說有人會將帶回的物品,用塑膠布包一包,丟進海哩,然後讓小船開來把物品撈起後,送到貨車上。基隆港的優勢就是,離火車站近,所以從基隆港要將貨物送到台灣的其他地方相對其他港口容易。

另外,在台灣的美國軍事顧問團,也讓中山北路三段的牛埔庄的晴光市場,從原來的菜市變成是聚集許多委託行賣舶來品的地方。這些住在台灣的美軍和他們的家屬會將美軍福利中心的東西拿到市場賣,也有從國外回來的船員會將東西拿到市場轉賣給住在台北的美軍。這個地方和基隆或高雄的委託行街不一樣,東西都是從住在台灣的美國人那邊來,有不少外國的香菸,衣服或者書或雜誌。

另外一個有過許多委託行的地方是高雄的舊崛江,在鹽埕區的大溝頂。愛河的一條支流是後壁港,因為日本人的都市規劃下,這條河變成排水溝,但是因為鹽埕發展變得越來越熱鬧,政府就在1950年代將水溝蓋起來,上面變成許多攤位租給一些商人,所以這個地方也稱為大溝頂。原本就離高雄港很近的大溝頂就也開始有很多委託行,賣從國外來的水貨,包括從東南亞,香港的貨品。

在1970年代開始,政府允許公司行號可以出國買生產設備和原料,進出口公會或者工商團體也可以申請出國「考察訪問」。這些人也可以辦理一張貿易牌照,就可以自己帶貨回台灣,所以可以從海外將物品帶進國門的人變多。當然他們若要進海關的時候,需要想些方法可以過關。無論如何這個管道,讓不少委託行的老闆也開始自己出國買貨。

委託行賣什麼?

其實不僅是衣服和鞋子而已。基隆港在戰後,國民政府還沒開始正式管理的時候,買賣的還有軍用的刀、槍、汽油、裁縫車、腳踏車等等。但是1949年開始,碗盤,玩具變多,也有神明像,耶穌、觀世音菩薩都有。在美軍來以後,就變成珠寶首飾,各種進口的酒、菸草、衣服、鞋、帽、布料,還有水果,尤其五爪蘋果很受歡迎。後期則有日本的資生堂化妝品,藥品Wakamoto,表飛鳴,香港來的正露丸、保濟丸,也有美國的曼秀雷敦; 進口的餅、糖、牛奶粉,小型的電器用品,像收音機,這類物品也賣。在那個年代,委託行幾乎什麼都賣,雖然大部分店面都很小,但是裡頭放的都是一般人在其他地方不容易看得到的東西。

1970年代公司可以出國考察,後來就變成大家都可出國觀光,進口的物品就不再如此稀有。而且很快國內就出現販售精品的百貨公司,隨著海關的稅金降低,要買到這些國外的東西就越來越簡單,委託行的生意也就逐漸下滑。

不過,大家對外國物品的喜愛並沒有消失,網路上繼續有人和商店幫忙從外國找些台灣還沒有的品牌或物品。也有不少人會到國外批貨回來販賣。這幾年韓國的衣服和東西很流行,甚至也有人帶團出國批貨。這種新的方式和委託行有什麼不一樣?過去的委託行的生意,不論是單幫客和委託行,或者委託行和顧客,主要是因為彼此信任,才有委託買或是委託賣的關係。因為信任,所以這中間對方到底賺多少,並不清楚,也不擔心拿不到貨,或者不來取貨。也因為信任,付錢的人相信自己用好的價錢買到滿意的物品。所以大部分的委託行都有固定的老顧客。現在的海外代購,也靠信用,但是大部分的資料是公開的,也就是原價,產地,甚至多少人買都相當透明,所以賣東西的人除了網路評價要好,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網路形象,而且要能夠用更低的價格拿到貨,才能獲利。


參考資料:

陳歆怡,代購、選貨店不是新概念!阿嬤年代最時髦的潮流採購聖地。

http://foritech-tlife.cloudapp.net/archives/4265

何昱泓,〈委託行與基隆港:引領臺灣六、七〇年代時尚潮流的風向雞〉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he-purchasing-agent-in-keelung/ 

許慈芸,2014,《基隆委託行的演變及其對基隆地方社會之影響》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韋伶,2012,《信賴、秘密與價值:跑單幫的交易地理》國立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