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15, 2020

044 台灣茶是烏龍茶?台灣茶業和第一批職業女性


清朝時候台灣賣到別的地方的東西裏以樟腦、甘蔗糖、茶葉,這三項產品最為出名,也稱為台灣三寶。其中,茶葉一直到日本時期都還是台灣很重要的經濟產物。今天外國人來台灣還是會買台灣茶當伴手禮。台灣茶世界出名,但是台灣茶是怎麼來的? 又如何賣到國外?為什麼有的茶價值連城?今天要來說台灣茶的故事。

雖然台灣原來就產茶,但是真正讓台灣茶開始大量外銷國外的是一個英國人。清朝戰敗後,開放台灣四個港口,北部的淡水和基隆,南部的安平和打狗,給外國船和外國人使用。從此以後來台灣的傳教師和生意人就越來越多。當時的英國人就已經發現台灣茶很好呵。有個英國人杜德 (John Dodd),就是後來寶順洋行的老闆,認為台灣茶是一個好生意,所以1865年就投資,引進福建安溪的茶苗,貸款給茶農,又請做茶師傅來台灣。把成品先拿到澳門試賣,因為利潤很好,不久就用Formosa Tea 的名字賣到美國紐約,從此以後,美國就變成台灣茶的主要市場,銷量也越來越大。

因為外銷成功,也越來越多台灣人開始自己做茶,開茶行。從一開始的二三十家茶行,三、四十年後,美國人在1900年大稻埕的調查指出,除了有六家洋行以外,大稻埕有150間做茶的茶行。那個時候在台灣有兩萬五千公頃的茶園,因為茶業的外銷發展,這段期間台灣的經濟中心也逐漸從南部移到北部。

日本人來台灣時,就知道台灣茶的價值,所以他們引進印度的「阿薩姆」紅茶品種種在魚池鄉,因為這是當時歐洲和美國最流行的茶。後來改良過的紅茶品種就種在日月潭,此外,他們也在桃園設製茶試驗場。那個時候台灣種的茶增加到四萬五千公頃。但是後來因為印度茶和東南亞茶的競爭,台灣茶漸漸失去國際市場。所以戰後,很多茶園就荒廢,種茶、採茶、做茶的人也都開始從事其他的工作。

自從外銷減少以後,台灣茶又開始流起來,是因為國內市場的開發。1974年,當時的省主席,謝東閔送外國貴賓烏龍茶作紀念。而且為了提倡喝台灣茶,他生日時,特地到鹿谷喝凍頂烏龍。烏龍茶推廣到日本後,除了喝起來和日本茶不一樣,又標榜有減肥效果,所以在日本賣得很好。漸漸在1980年代開始,台灣人就認定台灣茶就是烏龍茶,雖然台灣產的茶千百種,無論生的熟的都有。也因此烏龍茶的價錢也愈來越貴,一直到1990年代,高山茶才漸漸代替烏龍茶變成高級茶。高山茶從哪裡來?因為有茶商和品茶的人說,茶的產地越高,茶就越好呵。雖然茶專家說,種在山上的茶雖然比較好,但是並不是真正越高就越好。但是有一陣子在台灣茶的價錢真的是按照產地的海拔高度來計算,海拔越高,價格就越高。為什麼如此?有教授說,因為台灣高山土地的開墾受政府限制,所以真正產於高山的茶業數量有限,也無法增加。生產少,競爭少,所以價錢才能夠抬很高。

台灣茶的製作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工。茶除了受到產地環境影響之外,連採收的時間都要注意。茶青要先日曬到枯萎,然後移到室內浪茶,浪茶是將茶葉細胞破壞,讓茶葉開始發酵。所以浪過後要放著,時間長久,決定茶發酵的程度。綠茶不需要發酵,紅茶則是全發酵茶。為控制發酵程度,還要用機械殺青,讓茶不再繼續變熟。之後開始揉,最早是用手揉,現在也有機械。這個過程讓茶葉捲起來,一般看到的都是搓成圓形,也有揉成長條狀。最後烘乾,就變成生茶或粗茶。然後生茶會賣給茶行再去烘培,個茶行有自己的烘培技術,烘培後再揀茶,才算完成。

很多人都知道茶產業對台灣經濟的貢獻,但是很少人提到這個生產過程中的女性。從種茶,做茶,賣茶,製茶過程中女性人數不比男性少,甚至更多。台灣茶貴在手工,採茶需要很多人工,揀茶也需要很多人工,這兩項工作都是女性工作。

我們先說揀茶。將茶枝,沒有揉好的茶葉揀起來,或者將和茶葉一起下去烘培的花揀起來,就是揀茶,可能因為這項工作比較費工,所以讓手路較細,人工較便宜的女性來做。根據1900年在大稻埕的調查,當時茶行正忙的時候,大間的茶行差不多一天就需要三、四百人,在大稻埕一天差不多有兩萬女性在揀茶。以當時才五萬人口的大稻埕來說,二萬揀茶女工是很驚人的數字,其他無論做茶的工人,還是賣茶的人都沒有這麼多,主要的原因是揀茶真的需要很多人。茶這個產業,成就台灣第一批讓人請的職業婦女。除了住在大稻埕那裏的女性,也有從外地特別來當揀茶工人的女性,他們會在附近租屋,等茶季過了再回家。也因為這是十九世紀台灣女性出門賺錢的唯一機會,所以大家搶著做。後來外銷漸漸不好時,揀茶的人工除了變更便宜,大家會茶行開門前一天就到外面佔位,等著揀茶。

另外一項需要大量人工的是採茶,按照日治時期的調查,每年需要做茶的時候,有差不多三、四萬製茶的工人,但是需要大約二十萬採茶的女工。和揀茶一樣,採茶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大家所聽過的「一心一葉」或者標準的「一心兩葉」,是需要用肉眼找,用手採。若用機器採收會剪到樹枝,葉子會剪破,還沒發好的心蕊會被剪掉,不只剪出來的茶很多用不上,還會影響後來茶葉和茶樹的生長。所以「剪仔茶」和手採的茶不能比,價錢差很多。過去茶農家裡的女性和鄰居一起採茶,還會彼此互相幫忙採收。有時這一區的茶園採完,還會一起到其他地區幫忙。但是這幾年,留在茶鄉的人變少,茶園很難找到採茶的人,潘美玲教授說,北部地區的茶園現在只有老人工,中南部的則都是新住民或者逃跑外勞。採茶工難請,所以茶園老闆說,以往八甲的茶園,請二十個人來採收,十到十五天就可以採完,但現在人不好找,只好用十個人力採收一個月。從頭採到尾,葉子都老了。老葉就很難揉得漂亮。

因為人工變貴以及外國茶的競爭,所以台灣茶漸漸變少。現在市面上買的到的茶有不少是進口的,不然就是進口的粗茶,然後在台灣加工再烘培。另外,台灣人泡茶、喝茶的習慣也不一樣了。在1980年代開始推廣時茶藝館林立。過去泡茶還會說成是喝老人茶,因為年紀較大的人才泡茶、喝茶,但是這幾年阿公阿嬤也習慣去坐在咖啡廳喝咖啡和花茶。

 鹿谷這個地名從哪裡來?

大家會以為梅花鹿聚集的原因,所以有鹿谷這個名稱,其實並不然。鹿谷在兩百年前是樹林,清朝開始就有人入山開墾,早期被稱為羌仔寮,因為荷蘭人在台灣的時候,發現這的方有羌群在此休息,後來獵羌的人開始蓋屋居住在此,變成一個村莊,所以稱為羌仔寮。日本人來後,把羌仔寮改為鹿谷,因為羌與鹿很像,而且因為濁水溪在這地方形成溪谷,所以就取名為鹿谷。

參考資料

潘美玲,2018,《茶知錄:台灣茶葉拼圖》。台北:經典雜誌出版社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0/article/6899

陳惠雯,2008,福爾摩沙茶裡的女人香,收錄在黃怡編,《女人屐痕II台灣女性文化地標》。台北:國家文化總會,草更出版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