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16, 2021

059 去石垣島種鳳梨的台灣人

 


八重山(Yaeyama)是沖繩西邊的幾個小島,其中與那國島Yunaguni離台灣最近,對住在這些島上的居民來說,到台灣比去沖繩本島更快。由此可理解,過去台灣和八重山有許多往來和交流。現在八重山的第二大島,台灣人愛去觀光的石垣島有四萬的人口,這四萬人中大約3000人是台灣移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也就是每十個居民,就有一位的祖先是台灣人。

為什麼台灣人會來八重山?

再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知道過去也有不少八重山人來台灣。這和日本政府接管台灣有關。在日治時代,台灣發展比琉球好,對八重山群島的人來說,台灣的蘇澳離他們才236公里,到基隆也才 270公里,比去任何其他地方方便。當時的台灣有醫院,有學校,同樣都是日本人管理的地區,所以八重山,尤其是與那國有不少人到台灣讀書和工作。同時也有台灣人到那裏做生意。

但是真正較多台灣人去八重山是因為 1930年代日本政府的「八重山振興計畫」。這個地區最大的島嶼是西表島,島上大部分是山,當時日本政府想開發煤礦,所以找不少台灣工人去幫忙。在1930年代在西表島煤礦工作的礦工有大約兩千多人,其中四、五百人,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工人來自台灣。這些人大部分是基隆、瑞芳、淡水人。挖煤礦很辛苦,有時有工人逃跑。為了避免工人逃跑,還有老闆會用麻啡控制這些礦工,使他們無法離開。這些去挖煤礦的工人平安留下來的不多。

現在所說的八重山台灣人,更多是從台灣中部,彰化、雲林移民到石垣島(Ishigaki)上。為什麼是中部人移民石垣島?因為日本政府的八重山重振計畫還有另一個目標,就是發展當地的農業,所以也鼓勵台灣人到那裏發展。去開墾耕種的台灣人是另一批到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從這個計畫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有大約1200多台灣人搬到石垣島上。這些人一開始是一位台中人,林發帶過去的。

林發是台中人,本來經營埔里到草屯的交通車,後來開鳳梨罐頭工廠,外銷日本。生意正好的時候,日本政府要求台灣的鳳梨罐頭工廠要合併,從七十多間工廠變成二十多間,許多工廠老闆不不願被整併。林發就是其中一個。他因為不滿日本政府將他的工廠買走,1935年決定帶人到石垣島開墾種鳳梨。當地政府將石垣島的兩個村落,便宜租給想去開墾的人,因為那些地方偏僻,又曾發生瘧疾沒有人想住。這兩個村落後來就變成石垣島的台灣村。

林發先從台灣中部帶了六十戶人家,300人左右一起搬到Nagura開墾,後來又來了六七百個台灣人。台灣人開始在石垣島上種鳳梨,雖然沒有馬上成功,但是當時台灣的農業技術比當地好不少,真的就開墾成功,生產許多鳳梨,還賣到日本本島去。鳳梨就變成是石垣島,也變成沖繩主要的農產品之一。

台灣人不僅當時種植技術好,後來還引進台灣的水牛來幫忙耕種。因為水牛耕田的速度比人快很多,石垣島上的居民開始擔心台灣人將佔有越來越多的土地,反讓他們自己的後代無地可耕,逐漸不喜歡台灣人。又因為文化不同,語言不通,大小衝突越來越多,隨著台灣人種的鳳梨賺錢,當地政府開始不讓台灣水牛入境,當地人不買台灣人生產的東西,不受雇於台灣老闆,宣稱台灣鳳梨苗有病蟲害,問題越來越多。

1939年有位當地人跑入台灣人住的地方偷走了木柴,引發衝突。結果這位當地居民回去找了兩千人一起拿著棍子,拿著刀子要去攻擊台灣人住的村落。台灣移民中的老人小孩都躲到公司的倉庫,男人則跑入樹林中躲起來,準備打架。但當地居民找到公司社倉庫門口時,林發就跳出來用日語和當地人解釋這起事件如何發生,要求大家能互相體諒,將有衝突打架的那些人交給警察處理,不要傷害無辜。幸好他的出面,這件事就這樣解決了。為了減少類似的問題產生,林發和其他台灣人組成台友會,他們教台灣人說日語和在地文化,而且也去當地島民的工作,解決他們務農時遇到的問題。就在他們忙於應付這些文化衝突的時候,中日戰爭就開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有不少人被徵召當兵,又因為要準備打仗,物資缺乏,所以鳳梨成為日本政府認定的奢侈品,不需種植的農作物。林發和友人的鳳梨公司就關起來。當時沖繩受到戰爭影響很大,不少人為了躲避戰火,又回到台灣。

戰爭結束以後,林發又重新成立新的會社。1960年代以農業技術導入名義,引進近千名台灣人。林發和朋友一起管理八十甲的農場,主要種鳳梨,而且開鳳梨罐頭工廠,一年生產三萬箱的鳳梨罐頭。那個時候石垣島和沖繩本島一樣都由美軍管理,所以當地貨幣也是美金。工人領的也是美金,她們的薪水有台灣的五倍以上。所以有不少從台灣去的女工,在鳳梨工廠幫忙切鳳梨頭尾和挖黑點。有些女工並不是長期居住,而是需要人工的時候才去農場幫忙的季節移工,有的會待三個月,有的半年。 

但是當地鳳梨的風光時間並沒有太長,後來因為日本的關稅修改,從其他國家進口鳳梨和鳳梨罐頭更便宜,所以石垣島生產的鳳梨銷量就漸漸變差了。戰後原來留在石垣島的台灣人開始經商,除了開店,開餐通,有不少人是拿日本的蘋果,梨子,水蜜桃到台灣賣。多的時候一星期有三班船來往石垣島和台灣。

戰後美軍管裡沖繩很長的一段時間,在1972年沖繩才又歸還日本。同樣的時間,聯合國變成只承認中國這個國家,在海外和在石垣島的台灣人國籍就自動變成中國,當時日本政府讓這些人可以選擇歸化成日本人,但是這段時間維持太久,後來日本政策又變保守,當地外國人要變成日本人就很困難了。

日本記者松田良孝寫的書《八重山的台灣人》,就是在敘述八重山三代台灣移民的國家認同。在日治時期的台灣移民,認為台灣和琉球都一樣屬於日本,雖然語言文化不同,就像琉球人也和日本人不一樣,但是大家都是日本人。戰爭以後,沖繩和台灣卻分屬於不同國家,往來的船班減少甚至停止,兩邊的交流就變少。原來住在石垣島的台灣人也變成中華民國的人,他們若不回到台灣,就是要歸化成日本人,無論哪一種,至少他們都還認識台灣文化語言,認同台灣。但是在那裏出生的第二代國家認同就比較困難,因為他們在那裏出生和日本人一起長大,但是別人並沒有將他們當作日本人,可是回到台灣又被視為日本人。這群第二代移民的國家認同很多元,有盡量想成為和當地人一樣,不想被視為台灣人的;也有強調自己祖先是台灣來的,甚至還要回台灣找對象結婚的;還有另外一種是認為自己不是台灣人也不是日本人,反正兩邊都當不成,所以寧願是自己試國際公民的人。

有部紀錄片《海的彼端》,就是拍攝石垣島最大的台灣家族,王玉花阿嬤的故事。他和她的先生偷渡到石垣島工作,去到台灣村種鳳梨。在她40歲的時候先生卻過世,她自己將七個小孩撫養長大,現在有27個孫子和46個曾孫,算是當地最大的台灣家族。

有機會去石垣島的時候,仔細觀察會發顯許多和台灣類似的地方。在這裡看得到鳳梨甜,觀光客坐的水牛車,拖車的水牛是台灣人運過去的。這個地方有日本其他地方沒有的豆腐乳。另外,在石垣島每一年在8月15日前後,有殺豬拜拜的習慣,和台灣一樣,這樣的宗教儀式在日本其他地方也沒有。2012年日本政府還在台灣村放一個紀念碑肯定台灣人對當地農業開墾的貢獻,也出了一本給繪本《龍之舞─八重山的鳳梨故事》特別介紹台灣移民去種鳳梨的故事給小朋友知道,還特別為林發拍一部影片紀念他。

參考資料

邱琡雯,2020,《離返留守: 追尋1960-70年代沖繩的台灣女工》春山

卞鳳奎,2010,日治時期八重山群島的台灣移民,《海洋文化學刊》,9:1-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