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23, 2021

061 媽祖需不需要回娘家?


台灣的媽祖遶境國內外知名。大甲媽祖遶境和回教徒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朝聖、天主教梵諦岡的耶誕彌撒,並稱為世界的三大宗教活動。這幾年台灣的媽祖繞境參加的人越來越多,媽祖繞境的活動從哪來?有甚麼特別?若要參加要注意什麼?這是今天節目的內容。

古代人應該早就體會到,沒夜沒日的步行,或者費力登高對堅定自己的宗教信仰有幫助,所以不同的宗教都有徒步遠行到神聖的地方,或者爬多層階梯到神殿祭拜的習慣。信徒一起步行,祭拜,像媽祖繞境這種活動,不僅是台灣才有的宗教儀式。回教徒一年一次的麥加朝聖,總共10天的活動,除了走路還有很多固定的儀式,過去每年都有超過200萬人參加。台灣的媽祖繞境的規模也不小,在前年2019年台灣的大甲媽出巡也已經有40萬人參加,隨香客來回步行約400公里。

台灣何時開始信媽祖?

台灣是全世界廟宇最密集的地方,小小的島有登記的廟宇就有1萬2000多間,比便利商店還多。這裡頭最多的是土地公廟,第二多的就是媽祖廟了。全台最老的媽祖廟不再本島,在澎湖,是中國明朝蓋的,已經是座400年的古蹟。小學課本就有媽祖的故事,林默娘自小聰明,十六歲時就有靈力拯救人,二十幾歲就升天成神。因為福建人本來就拜媽祖,認她是海上的神,所以台灣人也拜媽祖,感謝她保佑大家可以經過黑水溝來到台灣。但是普遍拜媽祖是後來的其他原因。

宗教信仰跟政治有很大的關係。有人說台灣人拜媽祖和施琅攻台有關。施琅和鄭成功的兒孫在台灣打仗,打贏了卻擔心別人說閒話,所以就宣稱是媽祖的功勞,還請中國清朝皇帝將媽祖封為「天后」。清朝推廣媽祖信仰也有其目的,用來代替鄭成功在拜的上帝公 (玄天上帝),讓台灣人願意接受清朝統治。另外,當時台灣族群械鬥很多,不同祖籍的人有自己祭拜的神明。但是媽祖是保佑所有人渡海平安到台灣的神,所以所有移民到台灣的人都拜媽祖,有問題衝突的時會先找媽祖,問媽祖。因為官方和民間都推廣信媽祖,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媽祖廟和拜媽祖的人就越來越多。

日本人管理台灣的時候,對民間宗教信仰態度前後不同。一開始他們害怕在廟宇聚集的信徒會一起反抗外來政權,所以不支持宗教活動。後來又為了發展台灣經濟,鼓勵廟會和其他活動,以增加生產和消費。但是日治時代後期的皇民化運動又要求台灣人信日本神教,那個時候不少廟宇被破壞。國民政府來的時候也佔用這些廟,像1945年的時候,中國兵住進台南的大天后宮,引起許多衝突。後來又用各種原因禁止一些宗教活動,一直到1970年代,台灣經濟變好,大家才又重新蓋廟,台灣的廟宇,包括媽祖廟才又變多。

台灣的媽祖神像和中國的不太一樣。中國的媽祖比較年輕、較瘦;臺灣的媽祖較為豐盈,年紀也較大。雖然林默娘26歲就升天成神,但據說升天後還要修行一段時間,所以她的年紀應該較大。另外,台灣媽祖強調是的慈悲的長輩形象,所以中年女性比較適合。另外一個差異是,台灣特別愛黑面的媽祖,相信「黑面媽」比較靈。一種說法是,因為這尊媽祖的能力若好,較多人祭拜,香火較旺,神像就會被薰黑。另外一種說法是,黑面媽祖是漢人信仰和原族民文化結合,就像外國有黑面聖母瑪麗亞,台灣有黑面媽。媽祖除了有黑面,還有粉面和金面的,一般粉面都畫得比較年輕,像少女。金面的多是婦人樣貌。

民間相信,神像的靈力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少,所以神明需要重回祖廟,拜見祖先、分取香灰,把神聖的靈力重新帶回廟裡。子廟回母廟進香被稱為「回娘家」,有增加自己的靈力和「吃果子拜樹頭」報恩的意思。進香回來以後要繞境,就是藉由新的香火,神明的力量淨化自己的管區,便成乾淨安全的地方。繞境也是一種神明交流和聯誼的活動。神明有分大小,有時小的去跟大的會報一年內廟的狀況,或者去割香,也有的是同輩互相拜訪的意思。大家常聽到進香,但是媽祖出巡遶境的規模就不一樣大,像電視上看到的繞境很熱鬧,但是也有較小的踩街遊行,活動大小和廟的規模相關。

但是媽祖真的需要回娘家,回去祖廟分香火?其實這個習慣並不是全世界的媽祖廟都有。台灣因為距離福建很近,所以清朝的時候就有回去進香的習俗,但是像分到馬來西亞的媽祖,就很少聽到回中國進香。台灣人對媽祖是否還要回湄洲進香也有不同看法。以大甲鎮瀾宮為首的「臺灣媽祖聯誼會」,是主張回湄洲進香,他們也曾回福建建祖廟。另外一個「臺灣寺廟金蘭會」則認為,臺灣媽祖從清代來台至今已有兩、三百年,在台媽祖的靈力已經比湄洲媽祖更強,不再需要回去進香。其實這些討論反映了台灣社會不同的政治立場。

大甲媽祖繞境

大甲媽祖進香遶境活動,一開始是從大安港或是溫寮港直接開船到湄洲進香,在清朝時期是12年舉辦一次。日治時期兩岸往來停止,就改到北港的朝天宮進香。為什麼選擇朝天宮?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日本政府為了阻止民眾和中國的往來,鼓勵台灣各媽祖廟去北港進香。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大甲和北港的牛墟常有往來,所以大家就趁牛販往來時進行媽祖遶境,大甲媽還會停駕在北港的朝天宮。但是為什麼大甲媽後來卻改去新港的奉天宮進香呢?在1986年的時候政府邀請北港朝天宮舉辦全臺灣繞境弘法大典,卻引起台灣大媽祖應該是誰的問題?各地媽祖廟誰大誰小?對各廟宇的地位高低和代表性大家議論紛紛。

所以隔年大甲的鎮瀾宮就回去中國湄洲進香,接下來就開始去新港奉天宮進香,因為當時北港和新港為了誰才是開台媽祖爭論不同。自從開始去新港進香以後,鎮瀾宮就漸漸增加大甲媽停駕的廟宇,也改變進香的路線,擴大大甲媽的影響力和管轄區範圍。像這幾年,繞境期間增加不少活動,所累積的人脈和資源也越來越多。

白沙屯供天宮的媽祖是另外一個大家知道的進香活動,因為這個媽祖很特別。白沙屯的大媽是軟身媽祖,和一般木頭雕刻的神明不同,這尊媽祖身體塞棉花,還可以換衣服。白沙屯的大媽祖會出巡,但是大甲媽祖廟裡大媽不會,她派廟裡其他媽祖出來繞境。所以一般媽祖廟裏頭,不是只有一個媽祖,而且同一座廟裡的媽祖還分長幼大小。另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是,白沙屯媽祖出巡的路線每一年都不一樣,媽祖決定要怎麼走就怎麼走,而且什麼時候走就要走,隨香客很辛苦。也因為這樣,白沙屯媽祖繞境和大甲媽祖的方式不一樣。抬轎的人比較少,白沙屯媽祖坐是四人轎,不像大甲媽有八個人,還有報馬仔和陣頭表演。因為路線不固定,所以要安排儀式,其他活動或者表演也比較困難。

準備參加遶境

去參加繞境要準備不少東西,因為要走很多天的路,要有替換的衣服,可能下雨就要有雨衣,怕日曬要準備帽子,刷牙洗臉盥洗用具和睡袋都要準備。這些東西全都背上身走好幾天的路。現代人的遶境已經有旅行社提供服務,有遊覽車可坐,幫忙訂旅館,提供三餐,就像觀光團一樣的包套行程。

參加進行須注意的細節很多,但是我想來說說進香旗。要參加的隨香客需先買好進香期,出發前向媽祖說明參加的目的,媽祖同意以後,才能在旗子上寫名字、住址、蓋上大印,綁上平安符,拿去過爐,才能帶出。而且在步行期間這隻旗子不能帶進廁所,不能帶進臥房,不能進入別人家中,不能倒插、也不能帶這支鑽轎腳。遶境結束後,進香旗上會集滿沿途宮廟的平安符,平時探病,幫忙喪事、經過不乾淨的地方、小朋友受驚嚇都可以拿出來使用。

我看到有些人說,參加繞境都不需擔心吃住,因為沿路都會有許多人,準備各種素食和飲料給隨香客吃,每間廟也會準備食物所以不必擔心會餓著。另外,許多人睡在廟裡的地板上,所以不會沒地方睡。今年新聞還說,為了應付目前的疫情,吃的東西會先用盒子裝起來,要進廟裡過夜的人也要登記。


參考資料

張珣,〈研之有物〉保平安、反核四、選總統都請託夢!媽祖如何成為臺灣最強天后?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68509

林淳芳,超級比一比!白沙屯媽祖 VS 大甲媽,還有什麼你不知道的?〈太報〉https://www.taisounds.com/Culture/Religion/uid3616165765



2 則留言:

  1. 在民俗上,遶境和進香是二個不同意涵的活動。
    1.遶境:也稱「繞境」,指神明出巡,遶行自己的轄區。
    2.進香:信徒追隨社區廟宇的主神前往祖廟、老廟上香(incense-offering),或歷史悠久的廟宇巡禮(pilgrimage)。信徒個人的進香又可稱割香。神明與神明之間則可稱刈火、乞火或掬火。向祖廟進香,又稱為謁祖,俗稱回娘家。
    (來源引自: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907)
    3.遶境進香:大甲媽祖取消至北港進香,改到新港後,活動稱為「大甲媽祖遶境香」。
    神明不能主動跨出自己的轄區去別的主神的轄區出巡遶境,這樣是不尊重當地的主神。除非他地的宮廟來「放大帖」邀請,才可以跨出自己的轄區去別的主神的轄區。
    另外,白沙屯媽祖到北港朝天宮的活動是「進香」活動,不是「遶境」活動,他們向文化部登錄文化資產的名稱是「白沙屯媽祖進香」。

    回覆刪除
  2. 很感謝詳細的說明, 會轉貼到臉書, 謝謝!

    回覆刪除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