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14, 2021

111 梳頭、剃頭、做頭髮


現在剪頭髮很方便,有百元理髮也有好幾千塊的剪髮,洗頭髮精也百百種。過去並不是這樣,不僅大部分人很少洗頭,更少人會理髮或剪頭髮。當然髮型每個人都差不多一樣。今天我們來談談台灣人洗頭整理頭髮的習慣和方式怎麼改變。

雖然人說,一日剃頭,三日緣投,但是這應該是後來才有的說法。在十九世紀的台灣人,一輩子都不太有剃髮和剪髮的機會,因為大家都留長髮。頭髮被剪短的人都有特殊的原因,若不是出家,就是犯罪,才會被人剪頭髮。雖然大家都留長頭髮,但是大家的頭髮都會綁,無論男女,頭髮一定要綁起來。

男女不一樣的地方是小男生可以剃光頭,也有男生是旁邊都剃掉,只留一撮在中間綁起來,也因此,路邊會有剃頭師傅替男生剃頭。剃頭師傅有的是在家門口,更多人是扛著擔子和工具四處走,問看誰要理頭。那個時候只有用熱水,直接用剃頭刀剃,是很痛的,也很危險。加上衛生不好,所以有些病會因為剃頭傳染。男生可以在路邊剃頭,女生會在外見剪頭髮嗎?其實最早時女性很少出門,也不會在外面剪頭髮,全都是自己在家處理。

日本時代開始才鼓勵剪頭髮,不要綁腳,也叫做剃頭運動,就是請大家,尤其男生將頭髮剪掉,主要是為了衛生。那時也開始有替人理髮、剪髮的店,男生的叫理髮店,女性叫結髮所。那時起也不是隨便人都可以當理髮師,要經過國家考試才能拿到執照。法令對理髮店的規定很嚴格,很注重衛生,政府會定期派人檢查,剪髮器具是否消毒,店內環境是否乾淨。從那個時候開始男生和女生都有地方理髮。而且理頭變成是去一個很舒適,有很多大面鏡子的地方,就變成是一種享受。因為一次要花不少錢,若不是很有錢的人,一年僅過年時進去被人剪一次頭髮就算很好了。

先前在84集的時候說過,過去的人無法每天洗身體,若是這樣,洗頭髮就更困難了。女性又留長頭髮,所以他們每天用一隻做得很密的梳子thâu-mn̂g-bín用不少時間梳頭loa̍h-thâu-mng。一個是常梳比較整齊較好看,第二是可以按摩頭殼皮,第三最重要的是可以將頭上的蟲卵,髒東西都梳下來。過去洗頭都用冷水,所以用梳的,不必水洗比較不會得頭風或感冒。後來女生也開始流行短頭髮,洗髮也變頻繁,就比較少人這樣做了

為了保持頭髮滋潤,過去還使用頭髮油來抹頭髮。有苦茶油,山茶花油,香油也可以,還有一種叫做燻油,洗頭髮後滴幾滴在清水中脫一脫,不只可以讓頭髮不乾燥,還可以預防頭蝨,因為燻油是樟樹做的。怎麼做?拿一個甕裝花生油放入土中,再將裝樟木的罐子倒蓋在上面,接著用泥漿封住罐口,然後用粗糠慢慢悶燒,燒三天三夜後,甕裡的油就變成燻油了。

戰爭以後,台灣理髮店變多,在都市開始有高級的美容院,像在西門町開的「台北紅玫瑰」就是從上海來的師傅。這間店1954年開幕,那個時候剃頭師傅、修指甲、加服務生湊一湊有40多人,門口還有很多人在擦鞋。但是這是很高級的店,不是一般人消費得起的。

一般是有不少家庭式的理髮店,這種店男生頭、女生頭都會剪。再來就是政府機構和學校也都有設剃頭部,一直到現在台灣大學裡頭的理髮部還在。1950年代的時候,在鄉下還有剃頭師傅,是騎自己的腳踏車,提大包小包的工具到村裡幫人剃頭。要剃頭髮的人會自己端著臉盆排隊等。理髮師會固定一段時間再來。他們不只來剃頭,也會和大家報告在別的村子聽到或者看到的事情,讓大家知道外面發生哪些事。聽說還有包庄服務,就是全村子的人都固定讓同一個師傅理髮,每半年才算一次帳,都是結米不結錢。

過去頭髮和穿著一樣,代表年紀和身分,也分男生女生,中下階層的男生和老大人不是剃光頭就是平頭,中上階層的男性才梳西裝頭,小男孩一定是光頭不然就是平頭。小女孩是綁成辮子,女學生就剪成短髮,結婚後都盤髮thâu-tsáng或燙短髮。大家的髮型都差不多,沒什麼變化。台灣女生剪短頭髮和燙頭髮是1920年左右才開始,當然是很時髦的事情,並不是很常見。

學生的頭髮是從日本時代就受到管制,國民政府來以後也是繼續管制。1952年開始,教育部規定男學生頭髮不超過三分,女學生頭髮不超過耳朵,像軍隊一樣。尤其在1950年代為了要反攻大陸,大家都不可以浪費的年代,都要求大家穿著要樸素。化妝打扮是被笑 被認為不妥當。那個時候女學生最怕被檢查頭髮,被別人說愛漂亮。 

1970年代開始一般人才比較常可以進去理髮店或美容院,那個時候台灣也跟世界一樣出現很多變化,一個當然是經濟開始變好,另外一個是國外開始出現學生運動和嬉皮運動,年輕人的頭髮、穿著都不要再被人管。留長頭髮變成是年輕人反抗的方式。但是學校和社會並沒很快就接受,那時的警察還為了維護善良風氣,會將頭髮留太長,穿著太怪,尤其看不出是男女的人抓去訓導。當時新聞局會將電視上出現留長頭髮,穿著奇怪的人都剪掉,所以有些影片剪得都沒人看得懂。有一次外國的電視節目請披頭四來表演,但是從頭到尾都沒看到人,還有一次電視放英國足球賽的時,有一個足球員的頭髮太長,所以他的人都剪掉。那個時候頭髮到底可以留多長,議員、家長、學生、理髮師、教育專家都有意見。這個討論在1970年代就有很多。討論我很早在19集介紹台灣制服的歷史就說過說學生的頭髮和制服的討論在日本時代就有了。

1970年代還有另外一個特色,有特別服務的馬殺雞變多,這也讓真正在經營剃頭店的業者開始想說怎麼專業化。「二十創意」是最早的業者聯盟,為了提升剪頭髮、電頭髮的技術,他們一起訓練員工,考試,分享技術,也開發產品。雖然這幾間參加聯盟的業者後來沒辦法繼續合作,但是從這開始,台灣的美容店開始開發連鎖的商業模式。現在的小林、曼都,都是從這裡發展出來的。

加上1978年開放出國觀光 業者也去參考國外的做頭髮店是長什麼樣子,用那些工具,甚至到國外交流。同一個時間,美吾髮的產品上市,這間原來是專門進口頭髮有關的產品公司,後來也自己設工廠。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這間公司開始請日本人來教怎麼做頭髮,順便也教大家怎麼經營做頭髮店。雖然原本的意思是要賣產品,但是他們四處辦活動,除了介紹自己的產品也免費教這些美髮店的老闆經營的方式,這讓台灣的美髮店開始現代化的經營,連鎖店也越開越多。一直到1980年代,從不同國家來台灣開班教怎麼剪頭髮、電頭髮的外國設計師變很多,台灣也開始辦國際比賽,讓國內和國外的業者互相學習。社會大眾也開始將做頭髮看作一項專業技術。而且這項技術還包括可以按照客人的條件和需要來變化,所以這些替人剪頭髮、燙頭髮的師傅就變叫做設計師。因為這個行業越來越專業,裏頭的工作分配也越分越細,男生去學做頭髮,變成設計師也漸漸變多。幾年一百元剪頭髮的店,越開越多,我想和台灣的經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也都有關係。現在因為疫情,不少人應該比較少去店裡洗頭、做頭髮,你們想接下來這個行業會有什麼新的發展和變化呢?

感謝大家收聽台灣人台灣事,我是Hena的媽媽,大家再會。

陳怡帆,2008,《身體的風格化歷程—以美髮行為討論日常生活美學實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賴志彰,2014,《工具理性下台灣理髮業的變遷》。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