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4, 2022

142 樟腦和霧峰林家

 


因為小孩這學期養了一隻蟲,我們每星期都要外出摘一兩片樟樹葉回來給蟲吃,我才發現樟樹四處可見,所以過去台灣才被稱為樟腦chiuⁿ-ló王國。因為樟樹很多,讓台灣賺很多錢,不過也造成不少人為了搶樟樹和樟腦發生衝突,樟腦產業對台灣發展的影響很多。

台灣樟樹有六、七種,最常用來做樟腦的本樟主要都生長在中北部。樟樹可以用來蓋房子,做家具,做船,現在不少大棵樟樹用來雕刻藝術品,樟樹的種子還可榨取油蠟。不過樟樹最主要是用來做樟腦chiuⁿ-ló。這個技術從清朝開始就傳來到台灣,那時台灣就有專門做樟腦的「腦寮」。樟樹砍回來後,在腦寮裡把樹切碎,放入炊桶之中,以熱水蒸氣將樟腦蒸餾cheng-liû出來,變成樟腦油跟腦砂,接著才運到其他地方加工,變成其他產品。

在清朝的時候,大嵙崁Toā-khoo-khàm、三角湧,現在桃園大溪和三峽這些地方是生產和買賣樟腦的地方。1860年代臺灣開港之後,樟腦、茶和糖就變成臺灣最重要的出口品,也就是台灣三寶。樟腦和茶的產地都在北部,所以大多從淡水港輸出。 

樟腦主要用途是在醫療,可治風濕、疹癬、治療皮膚病、和其他的病,一直到現在中藥和西藥都還有在使用。不過樟腦的需求量如此大,不僅因為它可以治病,也可用來製香、製造煙火、做香料、做無煙火藥。在19世紀的時候,法國人發現可以從樟腦提煉無煙的火藥,用來當槍彈,所以樟腦就變成是軍火工業的重要原料。後來也發明賽璐珞(Celluloid)那是一種較硬的塑膠,也需要樟腦,在那個時代,這種賽璐珞用途很廣,鋼筆、鏡框、鋼琴外殼都可以做。賽璐珞也用來做電影、照相機的底片和X光片。因為這些發明,樟腦變成是工業國家需要的原料,價錢也越賣越好。一直到後來德國人做出化學樟腦,才漸漸失去市場。

不過在賣到歐洲以前,台灣是很早就有樟腦外銷,很早就開始砍樟樹。在十七世紀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曾經派人來台灣製造樟腦,將成品賣到日本。1725年起台灣的樟腦就被滿清政府獨佔,以樟樹是製造戰船的材料為名義,禁止民間私自焗腦,樟腦只有「軍工廠」可以買賣。那時霧峰林家的林文察,因為幫助清廷解決太平天國的問題,所以取得樟腦專賣的特權,造成霧峰的林家越來越有錢,便成台灣五大家族之一。聽說林家分家分財產時的協議書裡頭還有特別寫,每人可以分得幾棵樟樹。

不過台灣開港以後,英國人就拿鴉片台灣向民間買他們私底下製作的樟腦,因為如此,樟腦的價格開始大漲,民間偷做樟腦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價錢好,清朝就查得更嚴,也因為這樣發生不少衝突,尤其外交問題,所以才出現英國人1868年占領安平港之事件。不過也因為這個事件,政府就放棄官方樟腦產業的經營。過了26年後,劉銘傳來台灣再次將樟腦收回來政府專賣。林文察的大兒子林朝棟又再次帶人到基隆,幫劉銘傳抵抗法國來的軍隊。接下來劉銘傳決定開山撫番的時,也是林朝棟幫忙。因為林朝棟也繼續林家有從事樟腦生意的特權,不過又沒幾年,也是因為英國人走私樟腦又被發現,被劉銘傳沒收,英國人鬧去到北京,北京的總理叫劉銘傳要將樟腦改讓民間買賣。可見那時英國和中國為了台灣的樟腦也協調過不少次。

因為樟腦的經濟價值,日本人來台灣以後還是設一個樟腦專賣局,開始蓋工廠、製作樟腦更有規模,因為日本本身也做樟腦,那時歐洲開始需要工業用的樟腦,全世界的生產都集中在日本和台灣,所以他們很有計畫在提升台灣的產量。除了專賣制度,還有訂怎麼砍樹的規則,怎麼造林,獎勵民眾種樟樹,也讓做樟腦的人腦長、腦丁有訓練和編制。台灣的樟腦從開港1860到1940年時生產最多,在191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外銷量是世界第一,那時主要的產地在苗栗。

後來是德國人發明化學做的樟腦,加上台灣樟樹砍太多,沒市場也沒原料,所以樟腦生意就沒有那麼好。戰後本來樟腦還屬公賣局管,生意變差以後,政府就取消樟腦的公賣制度,開始自由買賣。

這兩三百年的樟腦產業發展也讓做樟腦的中北地區,三峽、大溪、關西、竹東、苗栗、大湖、三義、東勢、集集、竹山等,跟著發展。自從大清占領台灣以後,樟腦業就開始發展。平地的樟樹很快砍完,要砍樟樹要進深山,就需要和原住民交涉。所以就有腦丁,專門找到樟樹砍回來的人,他們的主管就叫腦長。這項工作很危險,要調查樟樹在哪裡,有多少,能說族語,才有辦法去和部落的人說。一般是拿鹽、布、牛、豬這些生活用品去交換,也有用火藥和船去換。當然常常生意沒說好就發生衝突。因為砍樹和佔地,漢人和原住民的衝突就越來越多,像林家的林朝棟就開始請隘丁,專門來對抗原住民。

除了砍樟樹造成衝突,樟腦的經濟利益也讓客家人的生活變好。在大清時代來到台灣的客人住在北部,不過這個地方土地不好也缺水,所以在這裡生活狠心苦。不過這邊的山上有很多樟樹,所以住在桃園、新竹、苗栗這邊的客家人學會砍樹和做樟腦。台灣的樟腦產業可以說是客家人的產業,從製作到買賣都是他們在做,開港以後,做茶和做樟腦讓住在這裡的客家人賺不少錢,變成富人。

所以台灣開港以前的經濟中心在南部,因為嘉南平原有糖和米,不過1860年開港以後,北部的茶與樟腦的利潤比糖和米更好,北部人的收入快速增加,所以那時候開始經濟和政治的重心開始往北遷。

在日本時代因為對開發山林產業更有計畫,所以知道中南部也有樟樹,開始鼓勵腦丁搬到南部開發。會做樟腦的客家人一面往深山開墾,一面也跟著樟樹往南去,在嘉義中埔、大埔,台南的楠西,高雄的甲仙、六龜la̍k-ku都有在做樟腦。所以樟腦產業不僅讓台灣和外國有更多的往來和衝突,也對台灣的社會變化和族群關係的變化,人口的流動影響很大。


黃富三,2016,林朝棟與清季台灣樟腦業之復興,《台灣史研究》,23(2):1-64。

王鵬字,2004,日治時期六龜樟腦開發與移民關係,《六龜里老照片集II- 起家》,210-2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