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1, 2022

141 台灣寶塚: 藝霞歌舞團


最近聽說年輕人愛去看音樂劇,不少人都認定台灣的音樂劇是1980年代才開始發展,不過在更早台灣就有新型的歌劇團,還紅到海外去。藝霞歌舞團和他的演員小咪、淑芬是不少現在上年紀的人的記憶,不過年輕人聽都沒有聽過了。今天我來說這個只有女性演員,人稱台灣寶塚的藝霞歌舞團。

過去電視和電影還沒有很普及的時候,看戲是生活娛樂的一部分,無論是演給神明看的野台戲還是需要買票入場的內台戲,都很多人看。不過因為電視、電影的發展和流行音樂的出現,傳統的戲班也跟著發展出新的表演方式,其中一種就是歌劇團。台灣第一個叫自稱為歌舞劇團的是1932年成立的新舞社歌劇團。這是鹿港辜家從日本人那裏將台北的淡水戲館買下後,他們的養子楊蚶開始整理這間戲館,也成立新舞社歌劇團,讓歌仔戲從落地掃和外台戲變成內台戲,不過主要是表演歌仔戲。

因為戲班開始有內台戲可以演,所以他們表演的方式也漸漸改變,尤其舞台的布置和音樂、服裝、劇本都開始翻新,後來成立的歌舞團或者歌劇團也漸漸變多。和歌仔戲班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雖然也唱歌仔戲,不過也受到日本劇團的影響,開始唱新的歌,跳新型的舞,演的也不一定是古裝戲。

戰後1952年成立的黑貓歌舞團雖不是台灣第一個歌舞團,不過是第一個有知名度的台灣歌舞團,因為這個歌舞團是這是去過日本學音樂的楊三郎創立的。楊三郎從日本回來後寫的歌都很紅,孤戀花,港都夜雨,望你早歸,還有很多歌都是他寫的。楊三郎的想法是自己創作的歌曲,讓受過唱歌、跳舞訓練的演員來演出。因為楊三郎和兩位當時有名的樂師那卡諾和舞蹈老師白鳥生共同指導,黑貓歌舞團一出來就有很多觀眾,整團規模最大的時候有五十人。文英阿姨、阿匹婆都是從黑貓歌舞團出來的,因為她們表現很好,後來被人請去演電視和電影。 

我要說的台灣寶塚,藝霞歌舞團的創辦人王月霞也曾在黑貓歌舞團跳過。1958年一個大稻埕的生意人王振生,去觀賞日本來的東寶歌舞團的表演,那時他想,台灣若可以有一個像這樣的歌舞團,讓有受過訓練的演員,在一個很漂亮的舞台上,穿著設計過的服裝,唱台灣人愛聽的歌,表演給大人小孩看,應會很受歡迎。他有這個想法後,就找他的妹妹王月霞和王月霞的舞蹈老師林香芸一起創辦芸霞歌舞團。芸是林香芸的芸,霞是王月霞的霞。林香芸是台灣一個很重要的舞蹈家,她住過日本很長的時間,受過正式戲劇、唱歌、跳舞教育,她回到台灣開了一個舞蹈社教學生。王振生在芸霞歌舞團的前三年投資不少錢,買了所有的裝備。歌舞團的成員大多是林香芸的學生,她們從編舞、設計到練習下很多苦心,不過觀眾不多,所以沒賺錢。那時林香芸因為自己的家庭退出,芸霞歌舞團就改名叫做藝霞。王月霞開始包辦所有的創作,從選歌、編舞、服裝設計、錄音製作。

當不賺錢想要收攤時,味全公司卻來贊助他們。那個年代賣東西是要擺攤兼表演,人才會聚集來買東西。味全公司想到他們也可以在歌舞團表演時賣東西,所以就拿錢請他們表演。算是很早期買廣告的方式,味全的產品不是直接出現在表演裏頭。歌舞團還是演自己的節目,在中間休息時間,味全公司會派人到台上演戲賣產品。

藝霞因為這樣繼續表演下去,漸漸打開知名度,觀眾也越來越多。藝霞的戲路很廣,唱的歌也很多種,無論是流行的華語歌,日本歌、台語民謠、歌仔戲都唱。而且她們學的舞也很多款,從芭蕾舞、西班牙的踢踏舞、民族舞、現代舞都要會跳。所以一場表演裏頭會有古裝的歌仔戲,也有台灣民謠的表演,也有特別演給小孩看的科學小飛俠或是唱迪斯尼的小小世界。他們是邊唱邊跳舞邊演,不過完全沒有口白。

王振生是一個生意人很知道觀眾愛喜愛什麼,知道一場兩個小時的表演裏頭怎麼安排比較好。他知道都市人都愛帶小孩去看,就會安排一些由日本卡通改編的戲;演到客家庄的時,就會唱採茶歌與山歌;他知道老大人愛看古裝、年輕人愛看戀愛劇…所以藝霞跑遍全台灣,大人小孩都喜愛。

這個歌舞團最特別的是全都是女生。那時民風保守,劇團的人一起生活,團長為了方便管理,所以只招女生,戲裡的男主角也都是女生演的,所以後來的人都說藝霞是台灣的寶塚。當時藝霞是一期編一套節目,用半年的時間準備和訓練,然後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在台灣各地巡迴演出。

這些唱歌跳舞的演員的生活像軍隊,很嚴格。早上7點起床,大部分時間是練習跳舞,晚上練唱歌,其他有空的時間是縫上台上要穿的戲服。棉被要折得方正,洗澡只有15分鐘,外面寄來的信都先檢查。一個星期只有一天可以出門,而且不可以一個人自己出去,一定要二三人一起,而且下午5點就要回來。不過在藝霞裡頭的女孩幾乎沒個人的空間和生活,巡迴演出的時出門,他們是全都穿制服,讓別人都認得出來。她們的團長說會像軍隊管理是為了讓父母安心有一個交代。

藝霞的台柱小咪,是嘉義鹿草人,她的父母都是歌仔戲演員,她從小就跟著戲班跑,不過她的父母都不要小咪學歌仔戲。 有一次他們去看到藝霞的表演,覺得這個歌舞團很有規模,也很有規矩,就讓14歲的小咪進去藝霞。藝霞出名以後,他們的成員都是考試進去的,有限年紀,還不能太矮,學歷要初中畢業以上,而且來考試是要父母一起來,沒有父母同意的人他們不收。早期的演員是原本就學跳舞,愛演戲來參加,後來不少人是因為愛看藝霞的表演,愛裏頭的演員,所以也考進來做演員。

他們在台灣有知名度以後,香港也請他們去表演。他們在香港的第一場表演造成轟動,原來準備要表演一個月,卻演半年才離開。接下來藝霞也去新加坡 馬來西亞演出。聽說梅艷芳的母親,就是因為看了藝霞的表演,才在香港成立「錦霞歌舞團」讓自己的女兒也有發揮的舞台。

藝霞有多紅?在一碗麵一兩塊錢的年代,公務人員一個月領差不多五六千,藝霞的一張票就要250元,而且買不到,黃牛票可喊到一千元。其他劇團或者舞團巡迴演出,晚上都是蚊帳拉起就鋪地板睡覺。藝霞整團三四十人是睡在飯店裡。 

那時一張票那麼貴,看戲的人還是不少,在那時有機會看到藝霞歌舞團的演出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裡頭專門演男生的成員,小咪和淑芬,都有很多粉絲。這些粉絲,大部分女性,她們的經濟能力也都不錯,所以和現在年輕人在追星一樣,也有人會跟著巡迴跑。他們會將要送給演員的東西用紅紙包起來,丟到台上指名給誰,不然就是散戲時去台前放在台上,指要送給誰。那個年代的紅紙都包什麼?除了錢以外,人蔘,金子和鑽石戒指最多。她們說去香港表演的時候,就有太太很喜歡小咪,所以不僅送小咪鑽石,還送給整團三十多個人 一人一顆小鑽。也有迷眾曾打整塊的金牌送她們。

後來外國電影越進越多,看的人也變多,台灣的大間戲院為了放電影,就將大間的表演廳,隔成較多間放電影。歌舞團的舞台無法太小,所以藝霞可以演出的地方慢慢減少,加上老闆王振生過世,負責編舞設計的王月霞老師也過世,所以他們在1985年解散,不再演出。像小咪繼續去楊麗花歌仔戲,後來也在其他的劇團繼續表演,不過大部分的成員只好去找其他的工作。

台灣有歌舞團的時間不長,前後不超過30年的時間,真正紅的時間更短。不過像藝霞的表演方式,也影響到後來電視節目的製作,像歌星唱歌時有人在後面跳舞,明星穿金光閃閃的衣服,舞台會移動,噴乾冰,這些設備在更早時藝霞歌舞團就有了。大家若對藝霞有興趣,2009年有一部紀錄片叫<藝霞年代>,2018年還有一部叫〈徛舞台的人: 百變小咪〉的紀錄片,大家可以找來看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