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14, 2020

029 台灣女性的故事 陳信真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Hena的媽媽。

現在的人如果要學鋼琴,有很多音樂班可以選擇。可是你知道嗎?在過去,學鋼琴是一件非常貴的事情,只有少數有錢人家的小孩才能學得起鋼琴,要學鋼琴也都用家教的方式。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有一位年輕的,單親的媽媽,開一間教鋼琴的教室,在戰爭以後的臺灣,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音樂家。這位特別的女性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陳信貞。

1910年,蔡信貞出生在台北艋舺的一個基督教家庭中,在兄弟姊妹的排行裡排第四。信貞的祖父是從福建來台灣的中醫師,開一間私人大藥房,也是當時有權有勢的板橋林家的私人醫師。雖然她的祖父很有錢,但是和當時很多人一樣,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並沒有關心信貞的出生。信貞的媽媽心想,如果女兒在蔡家沒人疼,不如送給表妹,她們結婚多年,很想有孩子。所以,尚未滿周歲的蔡信貞過繼給陳家,改姓陳,10歲時隨養父被調到台中后里區的教會而全家搬家至台中。

幸運的是,養父母注重小孩的教育,送信貞去讀書。陳信貞先到內埔公學校讀書,後來又考上私立淡水女學院,12歲時就到台北念書。在淡水女學院,陳信貞遇見了改變她一生的東西-鋼琴。她無法忘記第一次遇見鋼琴的情形,那是一個看起來黑黑亮亮的箱子,像是變魔術一樣,當老師把手放在箱子上面慢慢移動的時候,好聽又神奇的聲音就跑出來了。在音樂裡,她好像可以看到一條河流,旁邊有綠翠的草地,上面開了一些花,還有好幾隻蝴蝶在飛……信貞很喜歡這奇妙的樂器,所以下定決心要學會它。

當時進入學校的女學生有很多人都像陳信貞一樣,很喜歡鋼琴,但是學鋼琴必須另外付錢。信貞努力要求她的父母讓他學鋼琴,後來他們終於答應。沒有學過鋼琴的人,必須先從看譜開始學。樂譜上像是有黑黑的豆菜和蝌蚪,在五條橫線組成的格子裡跑來跑去,跑到不同的地方,就代表不同的聲音。老師教她怎麼樣認出不同的位置和聲音,讓她學會了怎麼看譜。學會看譜後,她開始學風琴,在學會彈風琴的基本後,通過考試,才正式可以上吳牧師娘教的鋼琴課。

吳牧師娘在教鋼琴時很嚴格,她常說「音樂裡是沒有『大概』的」。雖然陳信貞很晚才學開始鋼琴,但因為她很喜愛鋼琴又很努力,她學完全部的必修課程,能彈很多首名曲,得到了「鋼琴課程」的文憑。

在當時那個年代,很多人連鋼琴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要靠音樂維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從淡水女學畢業後,陳信貞的父母希望她能當一個助產士,將來比較不怕找不到工作。她不敢違背父母期望,信貞於是進入了助產士班就讀。可是她沒有忘記她有多麼喜歡鋼琴,在助產士的課程畢業後,信貞決定聽她心裡真正的想法。

她違反父母意願,回到了母校淡水女學院當鋼琴「半先」,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助教,一邊教,一邊也不斷地進修鋼琴。這個時候,她認識了正在就讀神學院的詹德建先生,他們互相喜歡。但是,因為詹德建是客家人,他們的交往受到父母的反對,幸好在信貞和父母多次的討論下,父母總算同意讓她們結婚。

1931年3月,兩人就結婚。本來以為兩個人的幸福日子會持續下去,沒想到上天像是捉弄他們一樣。同一年的8月天氣很熱,她的丈夫吃了一碗仙草冰,沒想到卻得到了傷寒。當時的醫療技術沒有現在這麼進步,他在馬偕醫院住了兩星期後便過世了。陳信貞非常難過,覺得生活失去了一個很大的重心,每天都很悲傷。她丈夫過世的時候,她已經懷孕了,因為思念她的丈夫,而決定將小孩取名為「懷德」。女兒懷德很可愛,長得也很像丈夫,讓她暫時忘記痛苦,決定要靠自己的力量扶養她長大。

陳信貞回到了娘家台中,決定靠她的專長「鋼琴」賺錢。她拜訪中部的一些有名有錢的人士爭取工作機會,後來在他們的幫助之下,在台中市區萬水洋服店的二樓,開「台中婦女鋼琴研究會」,開始招收學生。這是當時少見有鋼琴教學的地方,陳信貞也成為那個時代很少看得見的職業婦女,她沒有丈夫,又自己賺錢養小孩。不過,當時的社會比較保守,陳信貞的丈夫才過世不久,為了避免招來不必要的問題,鋼琴班只收女學生。直到有一天,一位就讀臺中一中五年級的男孩子,因為看到外面掛的招牌走進陳信貞的教室來。信貞在這位男學生的身上,看見了過去的自己,他對鋼琴的熱情讓陳信貞答應收他做徒弟。這位男學生就是後來為《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杯底不可飼金魚》寫曲的呂泉生。

1935年,陳信貞受邀請到台南長老教會女學校教書,擔任鋼琴、風琴助教、合唱團伴奏,也同樣創辦「台南鋼琴研究會」開始招學生。同一年4月21日,臺灣中北部發生了規模7.1的大地震,在今日的新竹、苗栗及臺中附近都出現嚴重的災害。《臺灣新民報》為救濟受災害的民眾,邀請國內和國外的音樂家們組團,在臺灣各地巡迴演奏,舉辦「震災義捐音樂會」,把演出所得捐給需要的民眾,陳信貞也有參加。

台灣光復後,因許多日籍教師返回日本,台灣學校師資嚴重缺乏,陳信貞受邀請,搬回台中,先在台中師範學校擔任音樂教員,後來到台中女中擔任音樂老師。她的教音樂的方式很特別,她的學生曾在接受訪問時說,上信貞老師的音樂欣賞課就好像進入另外一個世界。例如:在教《快樂的鐵匠》這首歌時,必須隨著拍子做出打鐵的動作,在欣賞《少女的祈禱》時,要做出閉目祈禱的模樣,每次音樂放完,還會請同學們分享欣賞音樂得到的感受。這種教法,讓學生感覺十分奇妙且特別。

就這樣陳信貞在台中女中教了許多學生,直到1974年才退休。退休後她仍繼續在家中教琴,並在台灣基督教青年協會免費教導失學青年。一直到她後來身體不太舒服才搬到台北女兒的家,後來在1999年過世。她的一生,對於台灣的音樂界有很大的貢獻,除了教音樂,教鋼琴之外,她也熱心參加很多文化和慈善事業的演出。她的一生雖然沒有每一項很順利,可是她用她堅定的心、過人的智慧和努力,將這些波折改成如音樂中,美麗的轉折,為她的人生寫出一首精彩的歌曲。

今天的故事就說到此,你們是否也被陳信貞的故事所感動呢?如果想知道更多她的故事,可以去找她女兒寫的書《鋼琴有愛──臺灣前輩音樂家陳信貞》來看喔!

照片是在淡水女學當練琴的陳信貞, 來源: 淡江中學校史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