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02, 2021

不屈不撓的番薯精神

最近我才知道有部七等生的紀錄片叫做《削瘦的靈魂》,在去年他過世不久後上映。

七等生的作品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即使是用文字描繪景象,那清晰的構圖和配色,猶如浮現於眼前的一幅畫。可能因為文學造詣不太好,當時我並無法體會,這位本名為劉武雄,出生於苗栗通霄的,為什麼是台灣最受「爭議」的作家。

但是最近看到一篇他在說明自己筆名的由來時,卻讓我感到特別的熟悉。他寫到:

「我童年時的孤獨和無助,是因為家庭生活貧窮的緣故,幾乎沒有辦法在小學畢業後進入中學讀書;雖然我在繪畫和作文被稱為天才,可是老師看我家窮也不願幫助我,我去城市投考時沒有鞋子穿,赤著腳,而別的孩子們都穿最好的衣服和皮鞋,還帶許多吃的東西,因此我在火車上和旅館裡自卑得躲在角落暗暗流淚。」(七等生,〈給安若尼・典可的三封信〉)

https://www.facebook.com/poemmovie/posts/3691134370936667

七等生描繪的是他求學時的情形。他和本集節目中的阿公只差一歲。這段內容和阿公所說的學生生活有許多相同之處,物質生活的匱乏,學校老師的歧視,和到外地考試的特殊經驗。此外,七等生讀師院時,也因為抗議伙食太差,差點被退學。就如同阿公所說,留級和退學在當時是相當常見的管理手段。

一般人都認為,貧困的生活環境加上高壓的威權教育對於思想和行為的馴化有著加乘的作用,但是若看著他們的求學經驗以及大量被留級和退學的學生,可想像當時有不少學生試圖反抗體制、跳脫框架。這代表即使在惡劣的生活條件下,還是有不少人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挑戰威權,抵制馴化。

郭雨新寫的「蕃薯毋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描繪的並不僅是刻苦耐勞的精神,同時也象徵著為信念奮鬥,堅忍不拔,不屈服霸權的台灣人,就如那時在不公平且威權的教育制度下,並沒有放棄反抗的學生們一樣。 

本文同步Facebo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