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27, 2021

070 台灣女性故事 王貞文


用台文寫書和創作的人並不多,而且和其他的語言相同,用台文作家裏頭女性比男性少。有人說男女比例大約是四比一或者五比一,五位男作家才有一位女作家。我今天要來說的這位台灣女性,她用台文寫小說,他也是畫家,他參加台文運動,婦女團體,但是她主要的身分是牧師。他就是王貞文。

在過去三十年裡曾發表過台語小說的女性作家兩隻手屬得完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有出過書。王貞文的《天使》和清文的《虱目仔 ê 滋味》是在同一年2006年出版。王貞文的《天使》最早發表於1994年的教會雜誌《新使者》裡頭,這篇小說和其他作品後來在2006一起合併成書來出版。王貞文留下來的出版品一共有十幾篇小說,七八十首新詩和二十多篇散文。

為什麼今天說她的故事呢?因為他做為一位台灣女性,她的想法,她的一生值得大家了解和學習。她不僅代表1990年代台灣社會的開放進步的那個世代,他在很多方面,本土意識的發展,台文創作的發展和基督教的女性神學的發展都有貢獻。

1965年王貞文和他的雙胞胎姊姊是出生在淡水,因為她兩個父母都在淡江中學教書。他三歲的時候,因為阿嬤生病,和父母搬回嘉義,他的爸爸就在輔仁中學,媽媽去嘉義女中教書。王貞文兩邊的阿公都是醫生,也都是基督徒,他的父母也是。所以他是第三代基督徒,從小在嘉義和他的父母去西門教會,在那裏十四歲的時候決定以後要讀神學。 

他四年級的時候作文在學校得獎,六年級的時候開始寫詩,她在西門教會時也編青年團契的雜誌《葡萄樹》。後來因為他爸爸換工作,收入不穩定,她們兩個雙胞胎姊妹就拼命考入嘉義女中,因為她們的媽媽在那裏教書,考上就可以不用交學費,他們兩個在嘉義女中,也當《嘉女青年》的編輯。王貞文從小就喜愛寫文章,在用台文創作之前,也用華語寫過不少東西,已經有出版過八本華語的書。

他自小一方面對寫作和對畫圖,藝術很有興趣,另一方面他也很想要讀神學,考大學的時候,他就先去讀東海大學讀歷史。大學畢業他才來參加神學院考試,直接進入台南神學院讀碩士。

王貞文大學畢業,進入台南神學院剛好是1987年台灣解嚴。隔年李登輝當總統,當時的台灣剛開放,社會有很多過去無法自由討論的事情,無法自由去做的事情都開始出現,當時的社會運動很多,有很多聲音。其中發生不少事件都對王貞文有產生很大的影響,就像鄭南榕自焚運動,台南神學院的校友牧師因為主張台獨被抓,林義雄家裏發生的事情,這些種種後來都有出現在他寫的文章裏頭。

他在1990年畢業開始去新竹香山教會傳道,這個教會的信徒大部分都是從東部來的阿美族人,他在那裏除了傳道也幫助阿美族社區的建設和小孩的教育。過幾年,因為在東海認識的教授的介紹,他就去德國Bielefeld的一間神學院進修讀書。他在德國前後一共是12年,他在那裏來參加婦女團體,也認識女性神學。也是在德國的時間,因為在台灣同鄉會遇到宋澤萊,受到鼓勵就開始用台文創作,後來也參加台文團體,和台文雜誌 台文戰線。

在他自己為《天使》這本小說寫的介紹裡說:「對我來講,台文是一種反抗與冒險的語言,嘛是與我的信仰生活連結作夥的,有神聖的氣味的語言。」就像她說的,台語一直都是讓人認為是反抗的語言,因為長期被禁止使用,所以說台語代表不聽話,不遵守規矩,她作為一個女性作家,選擇用這個語言和他的信仰和他的生活有關係,也和他愛挑戰不公義的事情有關。

王貞文變成牧師和作家和他反抗權威的個性有關係。他自己說過這是因為他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很自由開放。他說有一次他的小學老師,也教過他老爸,曾對他爸爸說,小孩不要都不管教,讓他自己長大,多少要教一下才好。他也說,因為他家裡不教要尊重老人,像他自己這樣思想活潑自由長大的孩子,在那個戒嚴時代,大家都不自由的時代,就真受苦了!

他們家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教育在那個時代很少見。這也讓他們全家對政治一直都很關心。其實她的阿公曾因為二二八事件跑去躲起來,爸爸在高雄加工出口區擔任女工宿舍的主任,因為很愛批評政治,也曾被調查局派人調查,還到家裏警告他不要再亂講話。但是他們家的人和其他家庭不太一樣,並沒有因為這樣就不講政治的事情。王貞文和他的雙生姐姐,反而因為這樣決心讀歷史,王貞文說她想要了解台灣歷史,知道他阿公的時代發生的事情才去讀東海歷史系。

他對權威的認知不是單單是說的,或者理解而以,是他真正感受得到。他在紀念陳文成的文章寫到 1996年,他坐飛機從德國回來台灣選總統,為了要表現出自己是台灣人,他沒去買比較便宜的中華航空機票,選擇那個時候才開始不久,特別用綠色表是台灣的長榮航空,結果整趟路程,在飛機上都要忍受沒經驗的服務和日本式威權的管理方法。他自己覺得那個時候的自己很傻氣,以為忍受這些就可以支持本土的產業。坐在飛機上要看得出一間航空公司的管理是威權方式,這是需要真的知道什麼是民主生活的人才作得到。

他的媽媽曾說,王貞文三年級的時候,就跟老師說,蚊子會盯人是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是不得已的,所以不應該都把他們打死,當然學校的老師只是覺得這個小孩很奇怪。這表示他自小不僅很敏感,也很有同情和同理別人的心,所以她對女性,對身體有狀況,長的和一般人不一樣的人,社會上的弱勢族群特別關心。他在一個訪問就說過: 「其實我文學ê寫作kap我宗教ê關懷,是因為我ê基督教是用「疼厝邊」來做中心,永遠攏 kah弱勢ê人khia做伙。」

很多人說她寫的《天使》是基督小說是很好的作品。她自己也說,她是因為講道時,需要一個故事才寫這部小說,因為說太多道理是沒有用的,有人物,有故事大家才會聽。《天使》的故事是說有一個畫家兩次畫同一幅天使的圖。第一次是教會請他將這幅圖畫在牆壁上,第二次是一個女孩是拿一張這幅圖的照片要他畫出來送給媽媽。這張圖是一個天使在保護兩個要走過很破的木橋的小孩讓他們不要掉落。在第一次要畫的時候,他不知道要如何畫出這個天使及小孩,但是那個時候有一個跛腳的小女生常來看他畫圖,女孩問他說:「是嘸是有一個天使匿佇內底?」因為這個女孩虔誠的態度給他能夠畫出這個天使。但是後來,這個畫家受到政治迫害被關就不再相信世間有天使。很久以後他又遇到一個女孩拿他過去畫在牆上的圖的相片,請他畫下來要送給他媽媽。一次他聽到那個媽媽對女兒說:「……這個天使伴我經過人生痛苦的崁站,每擺冷心倒退的時,我就想著這張圖。」這個畫家才發現這位拄著拐杖的媽媽就是37 年前的那位來看他畫圖的跛腳女孩,所以就又有信心,將這幅圖又畫一次。圖裡的兩個小孩,一個是他自己被關最失望的時候,另外一個就是那個跛腳的媽媽。

他的作品並不僅是在傳教和說信仰,他的背骨也反映在他作一個牧師,他寫女性的婚姻,寫愛情,寫性,寫強暴,這對一個神職人員並不簡單,但是他在德國學女性神學,學從女性的角度來看信仰,來讀聖經,對基督教會裏頭的改革也有貢獻。

她在德國12年對她的影響不僅是婦女運動,還有很多。他也將他喜愛德國作家翻譯成台文。像她的第一個台文作品 《親身的老母》 其實是翻譯又改寫德國的戲劇家 Bertold Brecht 的作品,這齣戲在全世界都很出名,在台灣也有華語的翻譯,也曾演過。但是王貞文做的不僅翻譯,還將原來故事裏頭戰爭的背景改作台灣的二二八事件,裡頭的主角的名字從Anna 變成春花,因為他認為要有本土的東西在裏頭,台灣的觀眾才比較好理解。哪一天這個二十一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戲劇家的作品,已經在全世界用很多語言表演過,也可以用台語在舞台上演出,應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他的台文作品得過不少獎 很可惜她四十幾歲發現得癌,五十幾歲就來過逝,他若還活到現在,應該比一些聽眾更年輕才對。



參考資料
林央敏,2012,女左家的虛構行模仿 評王貞文與清文的台語小說,《海翁台語文學》, (126):4-35
謝惠貞,2010,《台語、文學、基督教 王貞文 文學創作歷程和台文作品中的基督教關懷》,國立成功大學台文系碩士論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