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21, 2021

078 錄製民間歌謠的鈴鈴唱片


若說紅目達仔唱的《思想起》還是《四季春》大家應該多有聽過。但是大家怎麼知道有陳達這個人在屏東高雄唱唸歌,還特別為他出唱片?台灣地方上在傳唱的歌是如何留下來的?在1960年代開始有民歌採集運動。有關民歌採集運動的資料很多,但是今天我想要說的是比較少人知道的版本。在國民黨推動的民族音樂採集以前,其實台灣的唱片公司早就開始去收錄民間歌謠,因為相關的研究和紀載很少,所以我今天主要介紹鈴鈴唱片公司對保存台灣母語歌謠的貢獻。

若說到台灣的民歌採集運動,很多人的印象是1966年兩個音樂學家,史惟亮及許常惠所發起的運動。陳達也是他們找到,然後介紹給社會大眾認識。這個運動的產生,是因為在國外有人開始提倡保存民間歌謠,音樂不應該只是學院裏頭的音樂,音樂學家也要了解有地方特色的音樂,讓音樂創作和地方文化結合。所以音樂學者要先去了解民間傳唱的歌曲。史惟亮和許常惠這兩個人從1966年開始帶人去台灣四處錄音,後來又有更多人參加,前後差不多有12年久。他們主要是要發展現代的中國民族音樂,也有人出錢讓他們成立中國民族音樂研究中心,而且中國青年救國團還會組隊和這兩位老師去鄉下,去山上收集資料。

若說在戒嚴時期能夠有資金,組織學生,還動員很多人去做一項工作,沒和政府關係很好是不可能的。對當時的政府來說,在台灣建立中國民間歌謠的存在是一個政治目標。因為這個運動是音樂學界發起的,所以有很多的研究和紀載。但是這幾年也開始有研究者去討論這個運動,包括同樣是同一個時間研究民間歌謠的李哲生和呂炳川卻沒都沒受到重視。這兩個也是音樂學家,一個是因為父親被當作共匪抓去槍殺,所以沒人敢說到他,另外一個是受日本教育的音樂博士,博士論文就是寫台灣高砂族的音樂,但是和史惟亮和許常惠兩個受到歐洲教育的路線不合。當然這是我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說,但是這部分有更詳細的討論,這是音樂學術界的議題,不是我今天的重點。 

我想要介紹是和這學術界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無關聯,但是更早幾年就開始去錄民間音樂的鈴鈴唱片公司。這間在公司的老闆洪傳興,差不多在1960年就開始在全臺灣錄音。當時許常惠去原住民會社錄音,怕大家來只唱流行歌曲,還會先放他們先前錄的音樂給大家聽,叫大家唱他們自己原來的歌。鈴鈴唱片的老闆洪傳興,他是到一個地方,先設好錄音機,就叫當地人來唱歌,隨便他們唱,只要好聽他就錄下來。因為沒挑選過,反而留下很多那個年代,大家生活中真正在唱的歌曲。

洪傳興這個人原來在三重埔開橡膠工廠,後來經營不好收起來,朋友介紹才改做唱片。他的唱片公司原來叫做「寶島」,台灣寶島的寶島,但是被人笑說是保證會倒,所以才改叫做「鈴鈴」。那個時候全台灣有七成的唱片工廠都在三重埔,當然除了「鈴鈴」、還有「群星」、「心心」都在收集台灣客家、原住民的歌曲。但是鈴鈴算是最早開始的做這件事。

一開始鈴鈴唱片的老闆是自己騎著摩托帶一台錄音機車去各地錄音,錄好再拿回來台北三重埔做唱片。然後又騎車去各地的夜市賣。他算是甚麼音樂都收,什麼都錄,南管,北管,歌仔戲,客家歌謠和客家八音和原住民各族的音樂,為台灣留下很寶貴的歷史資料。他開始做唱片剛好遇到本土唱片產業的發展,他除了去各地收集的歌謠,他也出英語教材,出佛教念經的唱片。這間公司不大間,只有十幾個員工,他從1960年開始,一直到 1979年左右,才漸漸收起來。

其實現在想,他錄這些地方各種母語音樂應該也不會賺錢,因為會聽的人應該很少。像他的女兒和女婿就說,原住民歌謠這種唱片市場很小,所以他們也不會特別還花錢去電台宣傳,都是去原住民人口較多的地區,直接放在當地的唱片行讓他們賣。但是鈴鈴唱片會繼續錄原住民歌謠是因為他在台東錄音,賣唱片時遇到的一個機會。他遇到台東縣議員Puyuma族的南信彥,他想要在南王村的民生康樂隊去金門馬祖勞軍後,將他們唱的歌錄下來做紀念。後來這張唱片《台灣山地同胞跳舞哥集》變成戰爭以後,台灣的第一張原住民的流行歌唱片,而且鈴鈴唱片就繼續錄原住民歌,算起來前後有出過超過一百張的原住民歌謠。而且那個時候請他錄的有很多原住民音樂並不是去勞軍時唱的歌,因為勞軍演出的節目都會經過官方確認。勞軍表演大部分都唱華語歌和一些台語歌,軍隊裏頭的兵仔不喜歡原住民歌。但是鈴鈴錄的唱片裏頭有不少puyuma族的歌曲,尤其是音樂家陸森寶的作品,這可以看到卑南族議員南信彥的苦心,他知道應該唱自己族群的歌,所以將他們的民謠和他們音樂老師陸森寶的創作都錄音留下來。

出這張山地歌謠的唱片以後沒幾年,鈴鈴唱片就出《四奇士合唱團第一集》,這是那張唱片的名字。雖然四奇士不是台灣第一個合唱團,但是是第一個唱台語流行歌的合唱團,這四個人其中一個就是後來唱《燒肉粽》的郭金發。鈴鈴唱片也出客家歌曲和客家採茶歌劇。雖然公司不大間,但是當時很紅的客語流行歌星明朗,唱山地歌謠的盧靜子,唱台語的洪一峰,都很紅,也都曾是鈴鈴唱片的歌手。

鈴鈴公司的時間,剛好是歌曲查禁最嚴厲的時期,他們錄的唱片都不是唱華語,是要怎麼通過審查?一種可能是根本就沒送審,等這被禁,另一種是像山地歌,審查委員也聽不懂,也認為沒幾個人聽得懂,沒甚麼市場,就都通過了。無論如何鈴鈴唱片,在國民黨政府不希望民眾唱其他語言的歌的時候,堅持繼續出版不是華語的唱片,而且找到自己的市場,也替台灣留下很多很寶貴的民間歌謠。


黃國超,2011,台灣戰後本土山地唱片的興起:鈴鈴唱片個案研究(1961-1979),《台灣學誌》4,頁1-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