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26, 2021

079 台灣女性故事 孫理蓮


今天故事的主角不是台灣人,是一個美國人 但是我認為台灣人應該要知道她的故事 她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台灣 為台灣做的事情 到今天無論公家還是私人都不一定做得到這麼多,她對台灣有很大的貢獻,從她的故事可以看到戰後台灣的第一間社會福利機構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她作為一個外國女性在這能發揮什麼樣的功能?我們今天來說孫理蓮

孫雅各和孫理蓮這兩個美國人是在1927年,第一次來到台灣。他們兩個小孩在台灣出生,孫雅各是加拿大長老教會派來代替馬偕,來當淡水中學的校長,也在神學院教書。在那個時候,他有時間就和孫理蓮去山地傳福音。後來因為戰爭關係,日本、美國、中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張,他們兩個因為是美國人常被日本政府監視,日本政府也要求他們全家先去東京學日語一年再回來。他們又回到台灣以後還是被監視,信會被先被檢查過,也不可和國外聯絡,不可以聽廣播新聞。所以在戰爭爆發前,1940年他們就離開台灣,換去中美洲的圭亞那服務。去到那裏,孫理蓮才發現她比較喜歡台灣,因為瓜亞那屬英國殖民,所以住在那裏,和她一樣的白人不只有特權,也很多規矩,他很不習慣。孫理蓮在那裏自己騎腳踏車出門,自己在教會擦地板,每天自己煮飯。對住在那裏的英國女性來說,都很奇怪。

戰爭以後,1947年他們夫妻兩人又來台灣,那個時候他們的兩個小孩已經長大留在美國讀書,孫理蓮也已經46歲了。但是她看到戰後的台灣,她就對孫雅各說:「我不要只是當一個宣教師的太太,我要做一個太太宣教師。」因為孫雅各知道派他們來台灣的教會並不支持也不認為宣教師的妻子,可以獨立去傳福音,他就向她說:「你可以非正式地做些工作,尤其去做我們其餘的人做不來的事工。」孫理蓮也真的就照這樣,也用自己的方式,在教會制度以外,來替上帝做事。

所以她一開始先帶一兩個外國醫護人員和認識的當地牧師去花蓮山區傳教。他會帶她的手風琴去唱歌,讓大人小孩靠過來,然後說一些鼓勵他們的話,講聖經故事,然後才跟大家說他們可以替人看病。她自己受過護理訓練,所以在那裏和她帶去的護理人員替原住民處理一些外傷,替他們塗藥。因為需要看病的人很多,後來孫雅各,那個時候是台灣神學院的院長就和其他教會成立門諾會的醫療組,去花蓮服務。他們後來還去倒埔里開珍所,做免費的醫療服務,這個醫療中心後來變成現在的補里基督教醫院。

因為教會的人知道孫理蓮很熱心去山區做醫療傳教,當時在新莊樂生療養院的蔡信生,就來拜託她去樂生院幫忙。樂生療養院是日本時代就有的一間專門收 痲瘋病人的地方。那個時候戰爭以後的樂生院,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有人自殺,因為病人出入受到限制,在那裏沒人照顧,破病也沒醫生可看,政府也都不管,所以蔡傳道來找她。一開始孫理蓮想說一個月去一次就好,結果她去看完,過一星期以後就帶著手風琴回到那裡,要在那裏舉辦野外禮拜。接下來,她就帶了一個在馬偕醫院服務的外國醫生去義診,又開始聯絡不少個在台灣的外國醫生去幫忙,然後又請一個受過護理訓練的路德會宣教士長期去那裏照顧病人。

她真正的貢獻不是幫忙包藥,塗藥,幫忙找醫生去而已,她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她是很會募捐。她是一個很愛寫作,也很會寫作的人,她自從來台灣一直都會寫信回美國的親戚朋友。所以為了樂生院,他就寫信向她在美國的親戚朋友募款。用那些錢,替住在樂生的病人買牛奶粉,買維他命。後來也買床,椅子。還請美國人來放影片給他們看。後來的募捐的錢,又改建房舍,又在裏頭蓋教堂。在美國知道孫理蓮和樂生療養院的人越來越多,因為美國廣播電台的採訪,她又募到2500元美金,蓋了一間安樂之家,用來照顧痲瘋病人的小孩,讓這些小孩不會被父母傳染。因為這些得痲瘋病的父母也會想念小孩,她一開始是先請人來替每個小孩照相 拿給父母看 但是只看照片也不夠,她想要讓父母和小孩可以見面,但是又擔心接觸會被傳染。後來想到的方式是將小孩帶去教會的台上,讓要看小孩的父母都坐在台下,然後將一個一個小孩抱起來給他們的父母看。  

從1951年開始,孫理蓮就開始每月固定寄一封信,讓大家知道他自己和台灣的情形。他寄出去的信從一個月50封信,漸漸增加,到後來用印刷的方式,一個月寄5000張航空信和兩萬張平信,向國外的人募捐。為了讓美國捐款人可以抵稅,她1954年先在美國加州成立芥菜種會。後來也在台灣登記立案。為什麼叫芥菜種?在聖經裡芥菜種出現不只一次。芥菜種代表信心也代表願望。

她後來募到的錢,又蓋兩間房子,因為樂生療養院的病人若恢復就要離開那個地方,但是這些人出去也沒辦法找工作,自己生活,所以他用募款建一間男生一間女生的房子。也成立職業治療室,教他們做木工,一方面可以賺錢,另一方面還可以讓這些患者不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能做。

後來1960年代時,一個外國傳教師去台南神學院後,就跟她說台南烏腳病很嚴重,請他去幫忙。她就找一個外科醫生謝緯和一個內科醫生王金河一起去。謝緯是在埔里看病,王金河本身是台南人,所以他們先在王金河診所免會替人看病,後來芥菜種會就在台南北門設一間免費診所,他們最多曾有80個病人住在這裡。兩個醫生負責治療,孫理蓮就去募款,請美軍夫人俱樂部捐手術台和醫院的設備。他們也發現烏腳病的病人無法找到工作,所以蘇理連向美國政府,王金河向台南縣政府申請補助,蓋了一間做草蓆的工廠,讓這些人可以做草蓆賺錢。在台南北門的免費診所一直到1984年才停辦。

孫理蓮46歲第二次來台灣到她82過世,這三十幾年她做的不僅這些事。她在花蓮、光復、關山、台東、玉里、新港、屏東等地設立診所,全部都是免費看病。他們也在東部開肺病療養院。在花蓮辦台灣東部的第一所產科病院“馬利亞產院」。她也在不同地方,設立產院,讓每一個婦女可以就近生小孩。

為了原住民教育“芥菜種會”辦不少學校。先在花蓮為辦男子和女子習藝所。訓練保母、護理人員、手工藝職業班、農業訓練班、駕駛訓練班、及義工學校,結業人數共約2萬人。此外,她在關山及樹林也開班訓練幼稚園老師,兩年畢業後送他們回故鄉開托兒所。他們在全省長老教會開辦250所幼稚園。後來也設護理學校,訓練護理人員。

她除了一開始在樂生院開育幼院,她前後在台灣幫忙成立的育幼院有差不多20間。專門收無父母,沒親人照顧的,也有收受到傷害的小孩,她也辦收留身心障礙人士的機構,也開收自己一個人撫養小孩的媽媽

芥菜種會後來也補助教會改建或新建,孫理蓮鼓勵貧窮的山地基督徒用石頭蓋禮拜堂,石頭用當地的,她向美國、加拿大募捐來買水泥。這樣建一座禮拜堂只需要300美元,結果用芥菜種會募到的錢他們建造了大約200座這樣的山地禮拜堂。

她因為照顧烏腳病人先在台南鹽埕設牛奶站,後來逐漸增加,沿海設到新竹縣差不多24個牛奶站,除了分奶粉,分救濟的東西小孩,遇到颱風、水災、火災、地震都還會另外補貼。

因為孫雅各要過逝以前跟孫理蓮說,應該派原住民牧師為宣教士到南洋土著區宣教。所以她和很多個長老和牧師討論後成立一個海外宣道會,前後派8個原住民牧師到國外傳教,先去馬來西亞,後來也去新幾內亞和印尼,在這些地方辦農業學校,職業訓練學校,也有幼稚園,國小,中學。

在芥菜種會的同工就說,孫理蓮能做這麼多事,是因為她身邊常常有神蹟。

像她們的育幼院也照顧女性犯人的小孩。他們每年會將這些小孩帶到監獄看他們的媽媽。有一次他們要去台南監獄會面,四個照顧小孩的老師和十幾個小孩的火車票都訂好了,但是沒錢可以付,每個同工都很擔心,因為出發前一天的下午五點前,若不去付錢取票還會被罰錢。那個時候已經4點多,他們就想說快去把票退一退。結果孫理蓮說,沒關係,日頭還沒有下山。話才講完就有一個年輕美軍進來捐錢。他說因為孫理蓮在雙連教會常放一些音樂,讓他想到小時候上主日學的事情,他今天才剛領到薪水,要將錢捐出來。結果他們不但買到火車票,還有第二天吃飯的錢。

孫理蓮不但不怕事,也都負起責任做好她該做的事。後期一方面因為美國和台灣斷交,另一方面因為美國人認為台灣經濟變好,不需要再捐錢,所以芥菜種會募款就越來越困難。孫理蓮為了募款,每一年都回去美國演講二三十場。有一年,台灣的醫院跟她說,她兒子,那個時候在醫院,生病很嚴重應該撐不了多久,但是因為她在美國的演講都排好了,所以他還是飛去美國演講,因為他知道,若不去募款,台灣的育幼院、學校、醫院的工作都有可能就要停下來。結果他人到美國不久,就收到電報通知他兒子去世,但是她隔天還是照常去教會演講募捐。

孫理蓮做這些事情並不是自頭到尾都很順利。他最先受到的批評,就是加拿大長老教會的不滿,因為他不經過教會同意在外面做事,後成立機構。但是也因為她沒受到教會制度的約束,才能構成就這麼多事。她的丈夫,孫雅各就寫信和女兒說過,他很羨慕理蓮,因為想要做什麼都可以,都不用向委員會交代。

她寫的有關台灣的書一開始也沒人要替她出,等兩年以後才有教會出版社替他出版。也有人認為她信裡,書裡寫的台灣,是從一個外國人眼中的台灣,將台灣人寫得很野蠻也很落後,但是若不是這樣應該很難替台灣募款。而且她募到的錢都不是一次很多,是一點一點來的。向替樂生療養院買床,是美國教會的青年團契發起一張床一塊美金,其實是一塊塌塌米。而且孫理蓮很知道要向捐款人交代,所以他會拍病人在塌塌米上的照片,寄給捐錢的人來感謝他們。

孫理蓮曾說,我只是一個女人,我所做的是每一個母親在家裡都會做的事。她用這種態度,將她在社會上看到的所有問題都當作女性可以處理的事情來處理,只不過是從家裡面發展到家外面。她過世的前一年還在美國募款,過世時和她的丈夫孫雅各一樣,身邊並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孫雅各入殮的西裝,還是神學院的校友替他找的。他們兩個今天都葬在台灣神學院裡。


王秀雲,〈芥菜種傳道會創辦人──孫理蓮〉,收入鄭至慧等著,《女人屐痕Ⅱ:臺灣女性文化地標》(臺北:草根出版,2008年),頁66-79。

李貞德,〈從師母到女宣──孫理蓮在戰後臺灣的醫療傳道經驗〉,《新史學》,卷16期2(2005年6月),頁95-15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