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04, 2021

099 台語文運動和台文通訊


原本在台灣的種種母語受到日本時代的皇民化運動和戰後國民政府的華語政策影響,越來越少人會說。母語文學和母語復興運動不是現在才有,但是無論是哪一個時代、哪一種母語運動都和政治,和台灣認同,和族群意識有關。我今天來說我所知道的台語文運動和台文通訊這份雜誌。

在中國清朝的時候,大多台灣的讀書人學的是漢字。那個時候有中國人或台灣人寫有關台灣的文章和書籍,主要是用漢字書寫。雖然更早以前有新港文,但是荷蘭人在台灣的時間很短,學會新港文的人不多,所以新港文的影響不像後來的漢字那麼的大。

清朝戰敗,開放台灣的港口以後,來台灣的傳教師開始用白話字寫台語,他們在1885年出版《台灣府城教會報》,也鼓勵信徒用白話字寫作。《台灣府城教會報》裏頭有新聞,有地方報導,也有散文和小說。雖然會看這份刊物的人都是基督徒,但是當時西方傳教師就主張白話字是讓台灣人可以快速學會看書寫字的方式。

日本人剛來台灣的政策是要讓「台灣人學日語,日本人學台語」,這樣兩邊才能交流,所以也開班教日本人說台語。那個時候巴克禮牧師就建議學校要教台語。後來蔡培火也認同傳教師的說法,只用26個拉丁字母就可以讀台語寫台語的白話字,可以讓更多台灣人學會看書寫字,所以建議推廣白話字,但是並沒有真的成功。當時對在台灣受過漢學教育的人來說,他們認為白話字不文化,對日本人來說他對漢字比較熟悉,所以也不會接受去學拉丁字母。

台語怎麼寫的問題?其實在日本時代就出現。當時不少受過教育的台灣人主張台灣人應該寫台灣的事物,那個時候黃石輝和郭秋生就認為台灣人要用台灣話寫作,建立台灣意識。面對日本政府設立公學校教日語,他們建議用漢字寫台灣話,但是這個討論並沒過多久,皇民化運動就完全禁止華語和漢字的使用。 

戰後國民政府為了在台灣建立中華民國,除了推廣中國文化也在1955年禁止使用白話字,接下來就開始推廣華語,禁止說其他的母語。國民政府的華語政策影響學校的教育,限制教會公報和其他白話字的出版,也管制流行歌的歌詞,戲劇表演的語言,布袋戲、歌仔戲、電影、電視、廣播節目都開始變成華語。從這個時間開始,能說台語和其他母語的人漸漸變少。

母語運動和台語文運動是什麼時候開始有?在戒嚴時期,不要說母語或是台語運動,大部分的社會運動都很難在台灣進行,若有都是地下的。反而是在國外的關心台灣的人發起的活動比較多。台文雜誌也是1970年代在海外先發行,當然這些雜誌都不是只討論台灣的語言和文化,也都很注重台灣意識和認同的建立,很關心台灣的政治和社會議題。在台灣的抗議遊行活動真正開始變多,是解嚴前不多久,一直到1990年代的初期這段時間是台灣的各種社會運動最多的時候,無論是消費者運動、婦女運動、人權運動等等,都在那個時候看得到。同樣的在解嚴以後出現還我客語運動、原住民的還我土地運動,當然台灣的台語文運動和社團也開始在那個時候出現。

在這個台灣社會運動最多的時候,台文雜誌的出版也最多。光從1990年到1999年這十年,國內外的新出版的台文雜誌總共有21本,從2000-2009年數量就減少很多,新出版的台文雜誌只有11本。因為讀者不多,大部分的台文雜誌都在5年內就停止發行,連續發行超過10年的很少。

目前發行最久的就是《台文通訊》。這本刊物是除了教會公報以外,出版時間最長的台文雜誌,從1991年一直到今天。這本月刊一開始是在美國洛杉磯出版的,第一期寫的目標就是1. 提高台灣人用台語思考的能力, 2. 提升台灣人對台文讀kap寫的能力, 3. 提倡大眾媒體使用台文的風氣, 4. 促成台文工作者的聯繫kap分工合作。這四項目標一直到三十年後,還繼續是台文通訊的主要工作目標,讓台文通訊變成是台語文的火母,將台灣的語言和文化傳下去。 

為什麼台文通訊能夠在這麼長的時間繼續發行?我自己有想到的是。

第一,台文通訊的內容很多樣,用現在語言來說非常多元。這個月刊裡頭大約一半是文學創作。但是也有很多其他的文章,包括討論語言和文化的看法,政策的檢討,也有訪問其他的人物,像馬偕醫生的三個孫子,台語歌王文夏,都曾出現過。而且也有一些台文文獻資料的整理,有外文翻譯成台文的文章,也有討論生活議題,台文活動報導,語言教學的討論。為了推廣母語,在客家委員會成立之前,有一段時間,有過客語文章。多元的內容,不同議題的討論,讓願意支持這本月刊的人更多。

第二,在網路還不普及的年代,這本月刊就像一個讓讀者或是台語工作者可以交流的平台。台文通訊一直都鼓勵大家寫台文投稿,也會刊登台語班的學生作品,還會刊登讀者tho̍k-chiá來信,就是說大家都可以寫信去,甚至也有過,一來一回的往來信件,這讓可以直接參與這本月刊的人增加。

第三,除了提供讀者的交流機會,同一時間《台文通訊》也繼續舉辦實體活動,像發行不久就有的讀者聯誼會,後來越開越多,在世界各地都有。台文通訊也一直開台語班教台文寫作。這些活動培養出許多後來推動台語文的前輩和年輕人。 

最後,我想因為這本雜誌的理念和目標清楚,也讓它在這麼久的時間裡一直都有人繼續支持,能夠長期靠義工和募捐繼續發行。這不僅是專門出版給研究台灣文學或者學台文的人看的雜誌,這是一本適合所有關心台語和台灣文化的人看的月刊,讓讀者也可以參與的一個出版品。而且我想有很多人是透過台文通訊認識彼此,一起變成推動台語的台文工作者。

《台文通訊》在2012年和《台文罔報》合併變成《台文通訊bong報》繼續出刊,今年慶祝30周年。這本月刊到現在已經累積很多文章,若有人要寫論文,這收集30年的台文創作和報導文章,是很值得研究的歷史資料。

台文通訊的志工今年將出版一本《台文通訊30年紀念特刊》裏頭除了收集30年來,這本雜誌的重要文章,會紹介「台文的歷史背景,相關議題的討論,台語文運動發展歷史,台語文學創作,整理保存真chē咱台灣人用台語寫--落-來ê思想kap記持。這本紀念特刊已經達到出版2000本的目標,但是募資繼續在進行,若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蒐尋「台文通訊30年紀念特刊」。


廖瑞銘,2016,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On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台語研究》8(1):16-30.

方耀乾,2011,台語文ê邊緣戰鬥:國外台文社團kah雜誌ê隔海協力,《台語研究》3(1) 40-6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