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22, 2021

122 身分證的前世今生



今年本來要換晶片cheng-phìⁿ身分證,但是後來又暫停延期。無論新的身分證會是長得什麼樣子?什麼時候要換?應該不多久會換身分證。我們現在拿的身分證算是第六代的身分證,在這以前的身分證已經換過很多次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地方。我們今天來說身分證在台灣的變化。從身分證的變化可以看出不少社會的轉變。

現在大家都有身分證,也覺得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身分證並沒很久的歷史,甚至有些國家並不是一定有身分證。身分證的出現在現代國家的管理制度有關係。在中國清朝的時候沒身分證,因為在古早個人證件並不需要,主要的管理方法是以地區和家戶ka-hō͘。

清朝初期會開始登記和統計住在台灣的人口是為了知道有多少人要納稅。一開始是繳米,調查人口是為了知道需收多少米。所以很早以前是以登記能夠納稅的家戶和一個戶口裡頭有多少人。但那時一方面已經禁止從中國偷渡來台灣,讓不少人不敢報戶口;另一方面,多報一個人就要繳更多的稅,所以就有人不想報戶口,所以有一段時間清朝統計的台灣人口都沒有增加多少。後來因為發生朱一貴事件,為了維持治安,保甲制度開始在台灣實行。保甲制度是每十戶組成一牌;每十牌組成一甲,每十甲組成一保。這種方式讓大家互相保護,也互相監督,若有人犯罪,也會連坐處罰。在保甲區內,每一戶的人數,每人年齡,工作,牌號都要寫下來,若有人數增加或是減少也要登記。但是這個制度也不是全台灣都有,主要設在城裡。有些地方,像宜蘭設有葛瑪蘭廳以後,才有這個制度,也有些人口較少,較偏遠的地區則完全沒有。這個制度要有人常常登記和修改,若完全沒官員管理,其實大家也不會認真做。後來是劉銘傳設一個保甲局,下面各地方有分局來負責,一牌有牌長,甲有甲長,一保就有一個保正,但是當時這個制度也不普遍,只在台北城有,其他地方沒人也沒資源可以維持。

日本人來到台灣以後還是保留了這個制度,不一樣的是沒有牌了,只剩甲和保,十戶一甲,十甲一保。保甲的功能也不太一樣,主要變成配合日本警察行政管理的制度。當時日本政府也是用各種辦法讓大家願意配合戶口登記和戶口調查。那時也開始有印鑑和印手模,但是若有犯罪紀錄也是登記在戶口調查簿,戶口名簿紀錄很多資料,像是否纏足、是否施打疫苗、以及有沒有吸食鴉片都會記載。一直到日本時代結束,政府警察對民眾管理都是以整戶為主要的單位。

戰後台灣才開始有身分證,就是政府才普遍以個人為單位,調查和紀錄個人資料。但是戶口簿仔還是很重要。從1946年開始在辦理戶籍登記也領身分證。戶籍還是很重要,主要還是以老爸為主。這和過去做田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以男性為主要繼承財產的人,結婚住在男方家裡,子孫是男方的這種家庭制度有關係。所以小孩出生是以老爸的本籍為自己的本籍。老爸是以阿公的本籍當作自己的本籍。這種文化一直到身分證還是有,而且本籍還是以中國裏頭的省分來填寫。這是第一代的身分證,上頭除了名字以外,還有性別,教育程度,出生日期,公民資料,男性還有寫有沒有服兵役,要貼相片,若沒有相片的人要按指紋。因為那個時候照相很貴,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連政府也無法負擔。這張第一代身分證是兩頁折起來的一張紙,18歲以上的國民才有。

一直到1954 年在白色恐怖時為了整理戶籍,所以換第二代的身分證,依然是摺起來的兩頁白紙,但是已經沒有按指紋了,一定貼照片,裏頭還加上職業、是否結婚,還有出入境紀錄,但是不再寫戶長是誰,此外,改成14歲就可以取得身分證。 

1966年的第三代身分證改變很多。這次變成兩色,男生綠色、女生粉紅色。應該有些人還有看過或是有印象;而且改為有塑膠套的卡片,不再擔心紙會爛掉濕掉或使蟲咬。這年身分證上還多加一項血型,當時是想多若發生戰爭,大量民眾送去醫院時,可以快速知道血型。但是實際上沒發生大量民眾一起送去醫院,醫院的醫生要輸血以前都會先驗血。也是在第三代的身分證開始有身分證字號,用來統一追蹤調查一個人的號碼。最早是9個號碼,沒幾年就改做10號。

1975年第四代身分證又換一個色,男生淺改為藍色,女生則是淺黃色,又加上一項戶口校正。一張身分證上寫的項目有15項。當時實在太多人身分證上寫的地名是自己都沒去過的地方,所以後來換身分證的時候本籍就取消了。

1986 年第五代身分證還是男生一色,女生一色。血型,教育程度,職業,本籍,戶籍相關都拿掉,但是增加一項出生地。1992年戶籍法也將本籍改為出生地。而且1995年以後全部改用電腦打字,先前是全部用手寫,所以也常寫錯。

最後一次換身分證是2005年,男生女生又開始不分色,這張最不一樣的是,為了防止民間自己做出假的身分證,透過新的科技,讓現在大家拿在手上的身分證有21項預防假造的功能。

大家都知道英文字母代表著出生時登記的縣市。台北市為A、台中市B、新北市F。其中最特別的是Y。Y代表的是台北的草山,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灣的時蔣介石和軍隊臨時在那,政府特別設一個草山管理處,包括當時的士林鎮和北投鎮。Y 一直用到1975年年底才停用。現在全國2300萬人口中,還有十多萬人的身分證是Y字頭。停用的字母不只是Y,台中、台南、高雄縣市合併以後,過去台中縣、台南縣、高雄縣的字母,L、R、S都在2010年停用。

身分證大約每十年一次全面換發,戒嚴時代大家無法有意見,戒嚴以後每次換身分證會引起很多討論。在 1998年的時行政院就想要發身分證和健保卡合在一起的國民卡,這件事受到民間團體的批評和抗議,後來又因為製作經費和廠商談不成,所以後來就沒了。2005 年換身分證時,原本政府想要蒐集個人指紋chí-bûn資料,但是也因為不合憲法規定,所以就取消。

在 2015 年開始,政府又提出要換做晶片身分證,這件事有過不少討論,但是一直都還沒完成。為什麼換一個身分證有這麼多討論?透過新的科技,晶片卡可以蒐集更多資料,將所有的健保資料,戶籍資料,報稅資料都放在一起,甚至未來行車執照,牌照各種證照都可以同一張卡,這對政府的資料管理來說,是方便很多。但是反過來想的是,政府若很方便就能過拿到所有個人資料,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一個國家政府為什麼要收集個人資料,應該要先有一個清楚的目的,方便管理並不是一個好的理由。這背後個人要付出的代價和整個社會需要面對的風險很大。

現在在台灣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會背自己的身分證號碼,銀行開戶辦信用卡,辦手機,各種執照,牌照,不少活動都需要身分證號碼,這裡頭不僅政府機關,甚至私人公司也有。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身分證。新的身分證可以有更多個人資料,但是怎麼保護這些資料才是一個大問題。除了晶片身分證的資料安全以外,台灣目前的戶籍制度,和身分證字號有關的行政系統和社會的安全系統怎麼調整改善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郭詠華,2010,《現代型國家下的個人身份及其識別—百年來的台灣個人資料法社會史》。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根雨屋,2019,當年你不能做的事! 你不能自稱台灣人《想想論壇》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3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