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06, 2021

126 坐月子的三十斤米酒


先前在節目中講過不少台灣人從出生到過世,一輩子會用到的儀式和風俗習慣:從彌月為什麼吃油飯、討論結婚和聘金、到喪禮為何有罐頭塔。最近我發現還有個很特別,而且是從過去到現在都一直很重要的坐月子還沒說。坐月子時不能做的事情和一定要遵守的規矩不少,今天我來說做月子的時候吃什麼?又有什麼變化?

坐月子的說法「做月內」,應該和30天,一個月內有關係。坐月子的時間可以是從小孩出生到滿一個月,過去也有人是做一百天的月子。很早以前生小孩前,就準備好一間月內房,母親和小孩會待在那個房間裡,除了照顧他們的家人,別人、親戚朋友都不能隨便進入。如此一來,一方面生小孩的人可以休息,另一方面是一般認為生小孩後的身體,還有穢物流出,最好不要接觸。過去雖然生小孩是一件歡喜的事,但是也有一種說法是,借地方讓人生小孩會將福氣帶走。所以俗語說「有借人死,無借人生」或者「肯分人死,不肯分人生」,因為若是過世,壞運也會跟著走,但是生育卻會將好運帶走。過去這種說法,讓產婦只能留在夫家生產。現在大部分小孩都在醫院出生,也沒有這種說法了。

坐月子的規矩很多,最重要的是不可以吹到風,不能洗澡、洗頭、不能受寒,也有些地方會將頭部和腹部用長巾包起來,還不能出門,不能吃生冷食物,不然會得月內風。很有趣的是月內風這種病並沒寫在古早的醫書裏頭。只有台灣人才有月內風的說法,而且月內風的症狀很多樣,不只是生小孩子後的頭痛、腰痛、筋骨關節痠痛而已。一般月內風是指所有生產後,因不遵守做月子的規範所產生的病痛,包括頭痛,身體無力,關節變形,手冷腳冷,怕冷和其他的症狀都會說成是得月內風。得月內風還有很多社會意涵ì-hâm,一種是家境不好,沒錢坐月子,一種是這個產婦和小孩不得人疼,沒人好好照顧她,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這個產婦不聽話,不守規矩,也就是意志不堅定,所以才會得月內風。所以過去得月內風不止是身體病痛,還會遭受許多批評。

所以坐月子是一項全家的儀式,而且還有許多外人在觀看,看這個家族是怎麼對待媳婦和孫子,看娘家有多富裕可以送多少隻雞和酒,看產婦會得到多少人的照顧,代表她在家裡的地位,所以坐月子在傳統社會,也是女性身分和地位轉變的時候,和傳後嗣thn̂g-āu-sû有關係。幸好現在坐月子的意義已經有所轉變。因為坐月子一直是一個重要的風俗習慣,外國人類學家很早就說過,台灣坐月子是台灣人傳統宇宙觀,傳統醫學和社會文化結合的一種習俗。

台灣人坐月子最注重,也最麻煩的應該是吃的。坐月子吃什麼?日本時期開始就有不少紀載,因為日本人對台灣人做月子的習慣很好奇。那時的紀載就有抵腹雞,就是生後第三天要將一整隻雞吃掉,不可以分給別人。除了抵腹雞,生完要吃桔餅、喝雞酒,吃麻油炒的飯,吃瘦肉,吃麵線,而且不吃稀飯,要吃硬的飯,還不能吃能吃青菜。那時日本人已經發現住在澎湖人做月子的方式和本島不一樣,澎湖人是吃蛋和魚湯,沒吃那麼多麻油雞。過去吃這些都是讓產婦的身體快速復原,也讓嬰兒有奶喝。

同樣,日本時代也有紀載比較高級的坐月子的方式:最好不要用米酒要用紅露酒,不是吃龍眼蜜要吃冬蜜,而且要吃桔餅、蝦米、香菇和豬肉。紅露酒比米酒高級,是紅趜âng-khak加糯米做的,在十九世紀初的台灣就有在生產。現在是宜蘭酒廠的紅露酒最有名。蜂蜜也補身體,冬天的蜜比夏天少,也比較貴,夏天主要都是龍眼蜜。有人說冬蜜就是百花蜜比較好,因為冬天花期很短,營養比較多,還會結晶kiat-cheng是比較好的蜂蜜。不過剛剛說的這些高級食品,紅露酒,冬蜜,蝦米,香菇,豬肉很少人吃得到,大部分的人坐月子都是吃雞蛋、雞肉、薑、麻油、米酒,和上一集說到的龍眼乾。 

為什麼作月子要吃這些?因為這些食物是溫熱的,比較躁,不是涼性的食物。我們對於吃的東西一直都有分是涼的或者是熱的。麻油、薑和米酒就是被當作熱的,用來補身體的好東西。就像黑糖、紅糖也算補品,但是白糖就不是,食品是熱是冷和顏色也有關係。所以煮麻油雞最好的雞,不是放山雞或是土雞,是烏骨雞。過去的人認為黑色是腎的顏色,代表免疫系統和筋骨,黑骨雞不僅補,而且生小後要補骨所以要吃黑色的食物。麻油也是顏色比較深,麻油炒豬肉也算補,那這樣可以吃麻油鴨或者薑母鴨嗎? 鴨卻不行,因為鴨子是在河邊吃魚蝦,屬寒性食物,而且有毒。

古早的時候是覺得最好不要吃青菜,若要吃菜,最好吃紅色的菜,像紅莧菜、紅鳳菜、紅梗的九層塔,因為是紅色會補血。還有另一種可吃的青菜,就是會流出白色乳汁的菜,像地瓜葉或是A菜,因為這樣的菜吃後,會比較有乳汁。但是按照我們對食物的分類,紅鳳菜是寒性的食物,坐月子時可以吃,主要是因為它是紅色的。老一輩的人,都會說紅鳳菜要加麻油爆薑下去炒,而且要中午吃不可以晚上吃,因為這個菜比較冷。但是番茄、西瓜也是紅色的,做月子就不能吃,因為太冷。所以說什麼可以吃,不能吃的標準在哪裡,若不是很內行,其實也搞不懂。

坐月子不能吃不能喝的東西很多,不喝生水、生和冷食物、不吃鴨肉、不吃毒的芒果、茄子不能吃,不吃辛辣,不吃堅硬的食物,因為對牙齒不好,甚至不可吃鹽。煮食一定要有鹽,為什麼不能吃鹽,有一種說法是,鹽能生風,就是也會得月內風。過去的說法是,生小時已經血流很多,若吃鹽會造成中氣渙散,對氣管不好,容易感冒。現代的解釋是吃鹽會水腫。

坐月子飲食還有一個主角,就是米酒。過去還有人會送米酒坐月子。米酒不僅是煮食的時加,生產後不能喝水,所以有米酒水,不能洗澡但是可以用米酒燒

來擦身體。

其實中國明朝開始的中醫書就寫說產婦不能喝酒,不然會引起出血。西醫也都認為米酒入菜或酒精對傷口不好。演變到現在月子餐是否米酒入菜分成不同的階段,第一周不吃麻油和酒,怕出血不止,主要吃比較好消化的東西,第二周才開始補血,所以開始吃燉補有加米酒的東西,才會復體力,第三周要吃腰子、杜仲、才不會腰酸背痛,吃豬肝是清血,第四周也可以喝補藥酒。

補身體為什麼要有酒,因為酒會讓人身體發熱,流汗,臉色變紅,這比較符合坐月子的時候,不能受寒且須補血的想像,這也是讓米酒料理在台灣一直都很流行,冬令進補時一定要加米酒。過去的人還會一種說法,養來坐月子吃的雞,要讓雞喝米酒,這樣養出來的雞會成為非常補的食物,吃這種雞酒就不會著涼。

過去的人,坐月子至少要準備三十斤的米酒,一天需用一斤。因為生小孩後不能喝水,所以要用三瓶米酒煮剩一瓶給產婦喝。老實說,這麼繁瑣的工作,不是一般家庭做得到,也因為如此公賣局後來會賣米酒水。 

在1999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酒稅提高很多,米酒會變很貴,大家開始在家裡囤米酒。台灣人煮食一定要有米酒,但是外國酒不如米酒是和台灣料理,所以米酒被買光,紅標米酒的價錢是一路爬升。公賣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改作加鹽的料理米酒。因為酒加鹽以後就不算烈酒 所以稅金大幅減少。但是問題來了,加了鹽的米酒就和坐月子不能吃鹽有衝突,料理米酒不能拿來坐月子,所以公賣局又出一款坐月子用的米酒水,米酒水不是酒加水,是酒精都蒸發,只剩0.5%酒精的米酒。

酒還可以用來擦身體,水和米酒四比一,混合加薑片煮好後加鹽。要煮滾是為了殺菌,酒加薑是去寒氣,鹽是消毒氣,像早期農夫,身體若發癢也是用鹽水擦身體。

現代人就算不太相信坐月子,但是沒坐月子有可能影響到身體健康的說法還是在,所以無論是有信或者不信,生小孩後休息是應該的。而且過去經濟沒那麼好,坐月子吃三餐就已經很好了,現在若坐月子一天都吃很多次。所以現代人坐月子並沒有比過去簡單,反而對食物的要求更多,更複雜。過去坐月子是讓女性的身體可以恢復,尤其是能夠餵奶,但是現在坐月子是吃下肚的東西,還要能夠讓產婦恢復生小孩前的身材,如何能補身體還吃不胖變成現在坐月子的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的烹調和飲食就更複雜,更困難了,這也讓月子中心,尤其提供月子餐的生意如此的好。

陳韻帆,2008,《台灣當代都會女性的做越飲食與消費現象初步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季平,2006,做月內與坐月子中心—舊民俗轉為新產業。《民俗曲藝》,152: 139-17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