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02, 2022

139 安平金小姐和荷蘭逃兵


《安平追想曲》是一首很紅的歌,只要是40歲以上的人,唱不出來,也曾經聽過。有人說這首歌是戰後第一手以台灣歷史作背景的歌曲。這首歌有很多歌星都曾唱過,改編的小說和各種戲本也不少,可見這是一個許多人都想講、想聽的故事。今天就來介紹這首歌和歌背後的故事。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

想郎船何往,音信全無通,伊是行船遇風浪。

放阮情難忘,心情無地講,想思寄著海邊風,

海風無情笑阮憨。啊....,不知初戀心茫茫。」


這是《安平追想曲》的第一段歌詞,說有一位穿紅衣服,金頭髮的女性在港邊思念行船的情郎。第二段卻開始說她自己不曾見過的父親,原本是一個荷蘭的船醫,她只有聽過母親說過,父親只留一個金色的十字架作紀念,人到底在哪並沒人不知道。接下來最後一段是感嘆她們母女的命運相同,都只能在港邊期待他們的情郎早日回到安平。

這是1950年代陳達儒寫的歌詞內容。這首歌是台南出身的音樂家許石先譜好曲,經由台南許丙丁先生的介紹,讓在艋舺的陳達儒來幫忙寫歌詞。聽說許石不願意將這首歌曲做任何更動,所以陳達儒想了很久都不知道如何寫詞。直到有次他回去太太在台南的娘家,外出吃飯時聽到安平金小姐的故事,還特別跑去安平看了後,回到台北寫出這首歌的歌詞。這首歌是一個悲戀的故事,兩代的母女的情人都離開她們,特別的是這個女主角有金色的頭髮,所以叫做金小姐。裏頭特別說她的父親是一個信基督教的荷蘭船醫,這也符合荷蘭人曾統治過安平的事實。

不過這首歌並不只是陳達儒將台南安平的民間傳說寫出來如此簡單。在《安平追想曲》出現的十多年前,在日本就有一首歌叫《長崎物語》,歌詞內容和《安平追想曲》很相同。日本歌詞背景就是十六世紀的日本長崎Nagasaki,那時的日本是全面鎖國,也排斥基督教和外國人,歌裡說一個荷蘭人和日本人生的女孩才十四歲,因為有金頭髮和藍色眼睛,趕回去當時荷蘭人建立的Batavia(現在印尼)這個地方。這個故事在日本傳了好幾百年,然後寫入歌裡,當時也很紅,還拍成電影。在這首日語的歌詞裏頭也有金十字架,荷蘭的船醫和金髮女孩。其實這首日本歌的旋律,台灣人也很熟悉,就是後來台語歌《三國誌》的歌曲,蔡啟東先生替這首日本歌寫台語歌詞,說三國演義的故事。所以認真說起來,《安平追想曲》也又受到這首日本歌的影響,因為戰爭以後,台灣翻唱的日語歌也很多。不過《安平追想曲》是台灣人自己創作出來的歌曲說台南在的的故事。

要如何看《安平追想曲》這條歌?有不同的說法,陳培豐說1950年代的台灣已經遇過二二八,那時的歌不僅反映當時生活環境變差,也開始有台灣人懷念日本,甚至顧念過去的歷史,所以《安平追想曲》說的是和中國沒有的歷史,尋找台灣人的文化認同。廖淑芳說這首歌是日本歌轉作在地化的台灣歌,而且不只牽連到日本和台灣的關係,是十六世記歐洲人和東亞的往來留下來的故事,所以是一個全球化現象的結果。我想無論是陳老師或者廖老師的說法,確定的是,在這條歌寫得是台灣故事裡看得到外國的影響,不過裡頭並沒有看到中國。不過這部分是想要解釋這首歌的人在討論的。一般民眾比較想知道的不是這部分,大部分的人討論的是否真的有金小姐這個人,這個故事是否是真的?

無論是否有這個人,過去荷蘭人統治過台灣四十多年,所以這些人會和台灣的人生出後代,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才對。住荷蘭的歷史學家江樹生就曾說過來台灣宣教的第一荷蘭牧師甘治士(Candidus),那時愛上一個新港社平埔族的女性,想要和她結婚,不過他的上司並沒有答應這件婚事。後來也有文史工作者調查說在安平這個地方,過去有歐洲人血統的家族就有三個。台南人為了紀念這段歷史,在十年前豎立了一座「安平金小姐」的母女銅像,母女望向遠方,前面還放有歌譜,變成是觀光地點。

到底真正的金小姐故事是什麼樣有很多說法,因為有可能金小姐不只一個。不過我看到一個很趣味的版本,這是實際發生過,有記載的歷史,歷史學者鄭維中說過的故事。

在十七世紀跟著荷蘭人來到台灣的有一個歐洲人,是現在比利時的天主教徒叫做Hugo Rosijn。我們先將它叫做羅生,羅生的母語應該是法語,但他也懂葡萄牙語,也說荷蘭語。那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找人的時候,有很多歐洲其他國家的人也都來應徵,所以荷蘭兵和船員裡有不少人和羅生一樣,不是荷蘭的歐洲人。羅生在1660年被派來台灣,不過隔年鄭成功就來台南攻打荷蘭人,那時他選擇投降,變成是荷蘭軍隊的逃兵,所以荷蘭人離開時他留在台灣。他也在這裡娶妻生子,也學會台灣人的語言。後來他找到英國公司去當翻譯,羅生在廈門和台灣住差不多二十年,一直到施琅又來攻佔台灣以後,施琅決定將外國戰犯送回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羅生也想跟著戰犯回去,不過他算是逃兵,所以就先叫朋友去問東印度公司是否可以赦免他?後來是荷蘭人認為羅生這個人語言能力這麼好,卻讓他留在廈門替英國人,荷蘭的競爭對手,服務,這樣也不太好,所以就決定赦免他,讓他回去比較好。不過這件事並沒這麼順利,因為羅生帶著他的妻兒打算經過福州再轉去Batavia。先前有說他和荷蘭人不一樣,他是天主教徒,在福州的時候遇到幾個天主教神父,這些神父阻擋他回去荷蘭。是什麼原因並不清楚,不過很有可能是看到他能力很好,不希望這個人回去替信新教/基督教的荷蘭人工作。羅生也很聽話,他又再回去廈門英國人那裏上班。幸好又不多久一個荷蘭的商務員來廈門做生意,羅生了很多忙。

羅生是個聰明人,透過這個商務員他不僅確定他回去Bata1via不會被人處罰,他還要求荷蘭東印度公司讓他回去船上當醫務人員,繼續工作。荷蘭人也答應他的要求,所以他後來就一直在航行東亞的船上服務。羅生離開廈門的時,帶著他的台灣太太和第二的兒子,他的大兒子那時已經和一個漢人結婚留在廈門。這是真正的歷史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十七世紀荷蘭和英國在東亞的貿易競爭,也看得到那時歐洲宗教問題如何影響到在東亞的歐洲人。這個故事和《安平追想曲》的故事有不少相同的地方,有荷蘭船醫,有天主教信仰,這個荷蘭人有留在台灣的家屬。

因為《安平追想曲》這受歌造成轟動,許石又寫出<回來安平港>這首歌,後來也有寫話劇和拍電影。這個故事還由不同人寫成小說,最出名的是秀琴歌劇團在2011第一次將這個故事改作新的歌仔戲,故事裡的金小姐變成是跟著戲班演出的歌仔戲演員,到後來他的荷蘭老爸又回來找她,金小姐卻選擇留在戲班裡。


陳培豐,2015,〈由閨怨、港邊男性到日本唱腔:1930-1960 年代臺語流行歌的流變〉,《臺灣史研究》,22(4): 35-82.

黃裕元,2018,安平金小姐身世之謎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1/3442531

鄭維中,安平追想曲真有其人?投鄭荷兵Hugo Rosijn軼事,講鋼。http://www.ade0720.tw/2012/01/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