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15, 2022

150 元宵燈會從何來?


今天是上元節,很多地方都有花燈可以看。為什麼上元節要點燈,拿鼓仔燈,舉辦燈會?台灣燈會怎麼開始的?過去的花燈比賽和政治有什麼關係?我今天來說上元節花燈的故事。

元宵節也叫做上元節。元宵就是一月、元月,一年第一個月娘圓的晚上叫元宵。上元是道教說的三元節。在一年裏有上元,就是一月十五,七月十五是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這三元節是用來拜三界公,天、地、水官,的時候。正月十五很熱鬧,因為過去舊曆年是休到正月十五,大家一起吃晚飯後才又回去工作,所以這天也叫做小過年。

正月十五這天的風俗很多,有的是和宗教有關係,像去年元宵節說過的新化十八嬈的宗教活動和八卦蜘蛛穴的故事。有的風俗是和愛情、生育有關係,像有偷bán蔥嫁好ang或者查某人走橋的的說法。這天也叫做燈節,因為這天有很多和燈火有關係的活動。

為什麼上元節要點燈?有很多種說法。

一個比較常聽到的是和神鳥有關係,這個故事說有一隻神鳥原來和神住在天上好好的,去笨笨的落到人間來。它的運氣也不好,被一個人看到就把鳥射死。天上的神知道後很生氣,決定在正月十五這天放火,將人和房子都燒掉。天神的女兒因不捨村民受苦難,偷偷跑去跟他們說。有一位老人就想到一個好方法,在天神要放火的前一晚開始,也就是從正月十四到十六日這三天,每個人都在家前面掛鼓仔燈,放爆竹、插火把。這樣天神就會以為村子已經著火,人都燒死了。這些村民真的這樣做,所以就沒遇到天神來放火,從此以後這就變成每一年家家戶戶都有的習慣和活動。

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是和蟲有關係。在中國漢朝的時,農民為了要有好收成,就會持火把去田裡趕蟲或者來偷吃菜的動物。後來這個習慣就留下來,還有人在正月十五拿火把和鼓仔燈,去巡田,大家一起到田裡慶祝。

還有一種說法是,古早的學校過年後要開學時,家長會替小孩準備鼓仔燈,拿去讓老師點亮,祝福學生這一年前途光明,這個儀式叫做開燈。後來就由此演變成元宵節提燈籠的習俗。

無論哪一個故事,開燈或是點燈,鼓仔燈都是好的、吉祥平安的象徵,為什麼?在道教裡頭,燈代表一個人的元神,要亮起來,運氣才會好,所以過年會到廟裡點燈。還有,點燈聽起來像添丁,家裡多小孩的意思,這也是喜事,所以大家會趁上元節的時,舉鼓仔燈或者在廟裡和房子外掛鼓仔燈。若想要生小孩的婦人,都會到寺廟躦燈腳,除了祈求一年的福氣以外,也求能夠讓家裡添丁。

在上元節和和鼓仔燈有關係的活動也不少。一個過去常看到的就是臆謎猜,也叫做燈猜,就是將謎題寫好、黏在鼓仔燈上,給人猜。猜到的話會奏樂,還會送獎品。過去這種活動都是廟宇舉辦。

另外一個很出名的活動是平溪十分寮的放天燈。聽說古早時,十分寮常會有土匪來搶劫,村里民眾會躲到山上,等候土匪離開以後,留在村內的人會放天燈。天燈是一個暗號讓躲在山上的人知道現在已經可以下山回家。這也是一種報平安的方式,所以天燈也叫做平安燈。

還有一個活動古早時各地廟宇都會舉辦,不過現在已經剩下彰化花壇的白沙坑文德宮在舉辦的迎燈排。白沙坑的文德宮的迎燈排已經舉辦190多年了,連戰爭都沒有停過。戰爭那一年1945年大部分廟宇的燈會都停辦,不過文德宮的迎燈排還是照常舉辦,只不過改成日間進行。一直到今天是全台灣唯一有迎燈排的廟,這個活動也已經是無形的文化資產。白沙坑迎燈排怎麼迎?這個活動不只有一天,是從晚間7時到凌晨巡庄,連續三天的晚上。住在這裡的人從過年後就開始做鼓仔燈。上元節那天是23個鼓仔燈綁在一起,看起來就像一隻船的燈排。這個底方的鼓仔燈比較特別,會寫燈主的名字。晚上7點時間到,大家會先集合在文德宮前,拜神明後,就開始遶白沙坑的街仔路,沿途家家戶戶還會擺香晚桌hiuⁿ-óaⁿ-toh,大家在路邊拜拜。

這個迎燈排的活動,聽說是中國清朝時,第一個進入翰林院當官的台灣人,叫做曾維楨,他去和皇帝遊街,欣賞花燈時,想到在故鄉的父母都無機會看到這麼漂亮的花燈,就想要辭職回家陪家裡的長輩。皇帝感念到他孝順的心,就讓曾維楨的故鄉白沙坑,每一年的上元節都可以像城裡一樣辦迎花燈的活動。

說到這裡大家會發現上元節的鼓仔燈和中國文化很有關係,這原本就是一個中國的節日。在台灣也很受到歡迎,在中國清朝的時候,台灣的廟宇就都會在這天舉辦鼓仔燈的活動。不過從中國傳來到台灣的風俗很多,為什麼迎花燈會受到這麼多的重視和歡迎?為什麼我們小時候在學校都做過鼓仔燈,台灣一直有花燈比賽,到現在是台灣燈會變成是辦得很大,外國人都會來參加的活動?這一開始是政治原因,後來是經濟因素。

按照陳箐繡的研究,一開始國民政府認為元宵節迎花燈是中國的傳統,要鼓勵舉辦。同一個時間,台灣的一些民間慶典,像豐原的馬祖生要舉辦更多天,政府就不允許。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是1960年代開始正式推廣,因為這樣各地的花燈比賽也要配合,花燈比賽宗旨也變成是復興中華文化。花燈的主題就變成和反攻大陸、三民主義有關係,宣傳中國民間的忠孝節義故事也變成是重點。這就是為什麼過去花燈上常看到一些中國民間故事。當然這也有另外一種解釋,是說在國民政府還沒有來以前,在日本時代的民族運動,為了傳承本土文化,就在鼓仔燈上畫中國故事。

陳箐繡和她的學生還有去訪問兩個過去在嘉義專門替學校和公家機關綁壽桃、綁鼓燈的師傅,問他們在戒嚴時候做花燈的經驗。這些師傅說從蔣介石80歲生日那一年開始,嘉義的學校每一年都請他綁壽桃、做鼓燈、做看板讓學生在那一天拿去街上遊行。學校除了蔣介石生日的時要做鼓仔燈,每一年也都要做花燈參加嘉義城隍廟舉辦的比賽。陳師傅做的花燈也都有得獎,第一個得獎的花燈是台灣地圖配中華民國的國旗,後來第二個得獎的花燈叫做自由世界名燈,一樣是台灣地圖,上面有軍艦、飛機、國旗,還有蔣介石的相片。戒嚴時代無論是慶祝慶祝蔣介石生日或者上元節迎花燈,都還有軍人、兵仔會來幫忙,參加弄龍弄獅。蔣介石過世以後,這類的主題也漸漸變少,也就沒有做鼓仔燈慶祝生日的遊行。

解嚴以後1990年開始,為了開發台灣的觀光資源,推廣臺灣的旅遊產業,觀光局想到可以將每一年,上元節台北廟裡的燈會集中舉辦,所以先開辦台北燈會,每年舉辦一次。因為來看的人越來越多,從2001年開始,就改為全國各地輪流舉辦的臺灣燈會。頭幾年是總統決定讓哪一個縣市主辦,從2008年開始有一個委員會去決定,想要舉辦的縣市要先提出申請計畫。

臺灣燈會最重要的是會有一個主燈,並沒有規定主題,不過很多年都是以那一年的生肖為主。2019年屏東舉辦的台灣燈會,第一次沒做生肖動物,改用當地特產烏甕串oo-àng-tshǹg作主燈。這幾年來因為科技的發展,燈會的主燈是越做越大,從 10公尺高變成有超過20公尺高的花燈,還都會加入新的投影科技。燈會除了主燈還有音樂,這些配樂也是請人寫的,所以後來不同縣市舉辦的時都會配合當地的民情風俗座花燈也做音樂,從傳統音樂,到原住民的歌,台灣民謠都有。

當然燈會辦得好可以帶動地方經濟,所以台北市政府從1997年也舉辦台北燈節,演變到現在是很多縣市都會舉辦燈會。今年台灣燈會是在高雄舉辦,不只有台灣的藝術家來參加,也有不少外國的作品,我看到線上的介紹也很要去現場看。


陳箐繡、邱莉惠、吳美靜,2002,台灣戒嚴時期威權形塑之初探:以花燈民俗藝術為例,《藝術教育研究》,4: 59-8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42 做伙來讀:〈老母的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

今仔日我欲介紹ê是今年發表ê〈老母ê回想:空襲、疏開、228 、白色恐怖kap 424 事件〉,這篇是雅怡老師建議逐个讀ê文章。這篇m̄是詩,無算散文,mā m̄是小說。老師家己寫講,這是伊替民間口述歷史留落來足珍貴ê資料,是伊訪問伊家己ê老母,用in老母ê話寫出來ê家族故事。 ...